8月17日22時16分,山西省稷山縣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稷山”發(fā)微博稱,“8月16日,我局信訪科接某文印廣告部報稱:一名老人在該部打印信訪材料,數(shù)量較大,可能是進京上訪人員。接警后,信訪科民警立即向分管副局長作了匯報,同時在巡警隊的配合下,將上訪人石某穩(wěn)控,當場收繳信訪材料60余份。”(8月31日《新快報》)
本是炫耀政績的,沒成想,一不小心露出了一個天大的秘密:原來,至少是在山西稷山縣,凡是上訪人員可能出沒的地方,都成為“警民聯(lián)防”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了。這個秘密的泄露,立刻引起輿論大嘩。不久,這個竄紅的微博便被刪除了。為什么刪除?是不敢直面民意和輿論?既然不敢直視,以后還會實踐嗎?這真是一個無解的悖論。
其實,稷山縣的這個“新聞”絕非個案。學者于建嶸曾在微博上感嘆“北京大學的復印店應是全球最講政治的地方”:有專家來取錢云會案件的資料,因已發(fā)完,需復印。沒有想到在北大跑了幾家復印店,均以是上訪材料而拒絕,說如果發(fā)現(xiàn)復印機將沒收。有償為上訪的公民復印(不是傳播)材料,居然會被處罰,不知道這個依據(jù)何在?沒有依據(jù),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權力肆無忌憚、為所欲為,這恐怕比上訪者對社會秩序的沖擊還要大。
如果按此邏輯,上訪人員如果在飯店吃飯議事,那肯定要報告。如果要坐車出行,那也是要拒絕的,如果要住旅館,那肯定也不行啦。那就是從全方位、立體地圍剿上訪人員,打一場圍堵上訪的人民戰(zhàn)爭?我不明白,上訪人員是中國公民,上訪并不違法,如此如臨大敵,究竟是為了什么?
前國家信訪局局長周占順早在2003年年底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說,據(jù)調(diào)查分析, 80%以上的上訪者是有道理,問題是可以解決也應該解決的。但在實際生活中,相當數(shù)量的有理上訪,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才逼得人不能不越級上訪。
在一個法治國家,一切都應依法行事,上訪如果是違法的,那就用法律來解決好了。否則,用違法的手段來壓制依法上訪者,置法律于何地?
肖余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