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李永林租的房子里,他兒子的房間床上、書桌上都是書。
本報記者 楊凡 實習生 孫昕 攝
本報記者 楊凡 實習生 孫昕
去單位上班來回得近4小時車程的李永林說,他現(xiàn)在一看見公交車心里就“怵得慌”。但把單位大院里的家搬到黃石小區(qū)租來的兩室一廳的房子里,李永林覺得很值,因為離孩子學校濟鋼高中很近。
8日,考場外,李永林與記者聊起9個多月的陪考生活。李永林說,孩子高三成績有所下滑,一度吃不下飯。為此,去年9月夫妻倆在兒子學校附近租房陪考。
記者在那套租來的房里看到,屋子里空空蕩蕩,只有簡單的家具,連電視也沒有。李永林兒子的房間里擺滿了書,床頭還有一張北京大學的校園風景照。
在這個簡陋的家里,墻上貼著的兩張表格揭示了高考給這個家庭帶來的壓力。一張是高考時的作息時間表:“6:30起床,7:00早餐,7:00-8:00學習,8:00-8:10離家……”另外一張是孩子高中歷次考試的成績和名次。
李永林說,高考之前的日子,他有時5:30就要起床,孩子上課后他就趕著去上班,坐公交車每天來回近4個小時。晚上兒子在屋里寫作業(yè),他在外面看書,看著看著就累得睡著了。
“家里兄妹六個,父親對我期望很大,結果我只考了中專。所以我對高考很渴望,對孩子也很嚴格。考出高分才能選個好專業(yè),才有好出路……”說到這里,李永林的眼淚流了下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