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家里有一個女兒和四個兒子;這是一個平凡的父親,只能靠種地的微薄收入來養(yǎng)活一家人。但上天并沒眷顧這個家庭,長子患上了腦癱,為減輕家庭負擔給長子大虎治病,這位父親無奈想把其中的一個兒子過繼給他人撫養(yǎng)。 本版文/記者 張帆 圖/記者 龔輝
農村家庭喜得四胞胎
一歲后大虎查出腦癱
1998年的一天,30歲的張克強焦急地等待在臨沭縣人民醫(yī)院的產房外。他的妻子推進產房已8個小時,卻一直沒動靜。就在他忍不住亂想的時候,產房里突然傳來嬰兒響亮的啼哭聲。半個小時后,一位護士大聲告訴他:“母子平安,四胞胎,全是男孩……”
四個小子,都是虎年生的,張克強按照出生順序依次給他們起了名字。老大叫大虎,老二叫二虎……四個孩子的到來,喜悅之外也給這個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由于家里孩子多,又有十畝地,孩子的母親一個人忙不過來,張克強只能放棄去外面打工的機會,一家人靠著十畝地生活。雖然過得艱苦,但張克強和妻子看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心里別有一番樂趣。
然而不幸卻在1999年突然降臨——其他的孩子都會走路說話了,但大虎還不會走路也不會喊媽媽,而且一直無法站立。焦急的夫妻兩人抱著孩子去醫(yī)院檢查,但檢查結果卻如同晴天霹靂:大虎得的竟是腦癱。
孩子要康復必須做手術
巨額治療費壓垮一家人
昨日,記者在白馬山路附近的一家康復醫(yī)院里見到了大虎。大虎看起來比其他的孩子略顯瘦弱,當時他正坐在病床上在大夫的協(xié)助下進行康復練習。他的主治大夫王業(yè)恒醫(yī)生告訴記者,大虎是去年10月份來到康復醫(yī)院的,到現在已半年了。大虎智力一切都正常,但行動力有很大的障礙。剛來醫(yī)院時,大虎雙手只有左手能動,但現在大虎已能用右手吃飯了,也可獨立進行一些基本的生活動作了,比如坐起、躺下等。說起大虎的治療方案,這位大夫嘆了口氣,“目前他的下股內收肌較緊引起關節(jié)脫位,如果想能獨立行走的話,必須要進一步進行手術治療,但手術治療的費用要2萬多元!
當張克強聽說大虎需要2萬多元的手術費時,他沉默了許久。這只是手術的費用還不包括大虎手術后康復治療的費用,這是多大的一筆數字!張克強告訴記者,“家里就幾畝地,一年能收一萬多一點。為給大虎治病,家里已花光了所有的錢。所有的親戚我都借了一個遍,到現在還欠著親戚一萬多元。家里實在拿不出任何一分錢了。再加上孩子多,我也沒辦法出去打工。家里難啊!”
為節(jié)省支出救長子
父親想把孩子送人
張克強說,過繼孩子的想法絕非一時沖動。“我能有什么打算?大虎肯定是要治療的,我和孩子的媽媽不能扔下他。我希望能把他們兄弟分開,交給別人撫養(yǎng),這樣能減少一點家庭負擔。孩子也大了,我也能出去打工了。”“那孩子的母親同意嗎?”在場一位記者問道。大虎的父親有點無奈地嘆氣道,“她不同意又有什么辦法?誰的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
但讓虎子爸爸欣慰的是,雖然家里比較苦難,但幾個孩子都很聽話。“他們幾個孩子下了課就陪著哥哥在一起說話,只要幾個孩子在家,大虎吃飯、上廁所都是他們幾個伺候。看到這些孩子們那么聽話地忙前忙后,我和孩子媽媽心里真是難受啊,總覺得對不起孩子們!被⒆拥陌职值椭^說道。
最后張克強表示,“我和孩子的媽媽希望能為孩子找一個真心疼他并有供孩子上到大學的經濟實力的人家。我也給孩子們說過這件事,但孩子們都不說話,只睜大眼睛看著我。說實話,每次想到到孩子們的表情我的心里都像刀剜了一樣難受。”
大虎:
“我想走路!”
記者在病床上看到正在做康復訓練的大虎,大虎在醫(yī)生的幫助下勉強地下地行走,在普通人眼里的幾步路,大虎走得卻是異常困難。
記者:來這里多長時間了?
大虎:有半年了。
記者:在這里想家嗎?想爸爸媽媽嗎?
大虎:想!在家的時候弟弟們都陪著我玩。
記者:爸爸多長時間來看你一次?
大虎:一個月才來一次。
記者:爸爸為什么那么長時間才來看你?
大虎:(沉默了一會)爸爸說家里窮,來回一趟要很多車費。
記者:做康復訓練的時候疼嗎?
大虎:疼!有的時候疼得都哭了出來。
記者:有沒有鬧過?
大虎:沒有,叔叔說,我只要好好做訓練就能走路。我想走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