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在韓國打工時遭遇坎坷,偶然遇到一個叫楊超的中國留學生,不但幫他找到工作,還為其安排食宿。4月11日,家住城陽的任先生求助本報,在他最困難的時候,這位青島膠南的男孩幫他渡過難關,讓他終生難忘。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兩人失去聯系,任先生上個月回國,“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不管他在韓國還是中國,我都要找到他。”

剛剛回國的任先生渴望找到恩人。
7年前在韓國打工時遭遇坎坷,偶然遇到一個叫楊超的中國留學生,不但幫他找到工作,還為其安排食宿。4月11日,家住城陽的任先生求助本報,在他最困難的時候,這位青島膠南的男孩幫他渡過難關,讓他終生難忘。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兩人失去聯系,任先生上個月回國,“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不管他在韓國還是中國,我都要找到他。”
打工遇挫偶遇老鄉(xiāng)
今年42歲的任先生家住城陽區(qū)棘洪灘,一提起7年前的事,他仍顯得非常激動,眼睛里泛著淚花。
2003年,任先生通過一家勞務公司來到韓國打工,他在平澤市一家工業(yè)園從事寶石加工,是個普通工人,每月工資折合人民幣還不到4000元,和勞務公司的承諾相差甚遠。“每天的工作很累,工資這么低,也租不起房子,一直住在地下室。”任先生說,雖然很苦,但他咬牙忍著,不想就這么回國讓親人失望。
這樣的日子一直過了1年多,2004年秋天一個周日,任先生在一個小公園里閑坐,突然感到特別孤獨,非常想家,情緒極度低沉。“當時旁邊有兩個年輕男孩,看相貌很像是中國人,我們就不經意地交談起來。”任先生告訴記者,大家發(fā)現彼此都是中國人,非常高興。“其中有個瘦瘦的男孩說自己是青島膠南人,我告訴他我是城陽人,我們真是太興奮了。”任先生說。
20歲留學生伸援手
交談中,任先生得知瘦瘦的男孩叫楊超,當時20歲,他的同伴叫劉雁,兩人都是留學生。得知任先生在韓國生活、工作都很不如意,楊超當場就拿出2000元錢(韓幣折算成人民幣)給楊超,并答應幫他找工作,“他說他們經常上網,認識人很多。”最后,雙方留下了各自的手機號分開了。
“當時我覺得認識了個老鄉(xiāng)非常高興,對于他說的找工作也沒抱太大希望。”讓任先生沒想到的是,一周后,楊超聯系他說,給他在一個建筑公司找了份工作,“月薪折合人民幣一萬五六千元,木工。”楊超不但為他聯系了工作,還親自將其送到建筑公司,并為其安排好住處。“工資待遇與我原來的工作有天壤之別,我不僅在韓國生活得不錯,還能為家里寄錢,那個時候妻子剛生了孩子,正需要錢,他真是幫了我太大的忙。”
任先生告訴記者,之后他和楊超一直電話聯系,但再沒見過面。從2009年開始,任先生突然和楊超失去了聯系,“我多次打他的手機打不通。”
楊超老家在瑯琊臺
今年3月,在韓國打工多年的任先生回國,回到家鄉(xiāng)的任先生始終忘不了7年前的恩情,他多方打聽楊超的下落,“記得他說過老家在瑯琊臺,我到當地派出所等地方都打聽過,但由于掌握的信息太少,一直沒有找到他。”
任先生告訴記者,7年來,他一直在楊超給他聯系的建筑公司上班,待遇很穩(wěn)定,生活得也不錯。“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楊超,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不管他現在是在韓國,還是回到了家鄉(xiāng),我都要找到他,當面表達我的謝意。”任先生說,“當年的他瘦瘦的,個子也不高,1.7米左右。希望認識楊超的人看到報紙后能提供線索,幫我找到昔日恩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