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前夕,記者在濟南訪問了部分城區(qū)低保戶,了解他們在殯葬費用上漲的今天,怎樣料理喪葬事宜。
4月2日上午,當記者與濟南市槐蔭區(qū)忠厚街社區(qū)居委會主任張瑞婷談到這個問題時,她感嘆:“前幾年,這還真是件大難事。”為了讓記者更真切地了解情況,她與記者一起來到怡苑小區(qū),這是濟南建設的第一批廉租房,住的基本都是生活困難家庭。走進1號樓102室,房子的主人正在廚房準備午飯。張主任告訴記者,這套房子以前的主人叫蔣少發(fā),是一位76歲的孤寡老人。張主任回憶說,那天接到轄區(qū)民警電話,說蔣大爺在家中去世,初步判斷,老人是因下床不慎摔倒,失血過多去世的。
蔣大爺自老伴離世后,幾十年來都是獨自生活。張主任說,老人每月僅靠300元低保金度日,家中唯一的家具就是他睡的一張單人床。“出殯那天,想給老人穿身體面衣服,可翻遍他堆在床下的所有衣服也沒找到,最后勉強給老人穿上了一身還算像樣的運動服,上衣的拉鏈還是壞的。”
蔣大爺無兒無女,誰為老人料理后事?“他是我們轄區(qū)的居民,讓老人入土為安是我們的義務,我們大伙湊錢也要把老人送走。”談到這里,張主任話鋒一轉:“現(xiàn)在好了,市政府實行惠民殯葬,低保家庭‘五免一送’:免普通火化費、普通告別費、普通遺體接送費、消毒抬尸費、一年骨灰寄存費,送普通骨灰盒一只。”
從怡苑小區(qū)出來,記者與張主任來到經(jīng)一路附近一處門頭房,房子以前的主人陳大哥59歲時,患淋巴癌去世。張主任告訴記者,陳大哥也是低保戶,患病后失去自理能力。兒子辭去工作照顧父親起居。面對高額治療費用,僅靠低保金生活的父子倆很快就花光了積蓄,最后只得賣掉了原來的一套三室一廳房子,租住在這間平房內(nèi)。陳大哥的兒子一天三頓飯幾乎都是饅頭、咸菜、白開水,他把省下來的錢給父親買營養(yǎng)品。張主任說:“這間平房,夏天像蒸籠,冬天像冰窖,陳大哥躺在床上疼得嗷嗷叫。”
2010年1月10日,陳大哥的兒子推開居委會大門,跪在地上嚎啕大哭:“我不孝啊!俺爹走了我都沒錢送他。”張主任立即把市里的惠民殯葬政策告訴了陳大哥的兒子,并撥通了濟南市殯儀館的服務電話。一個多小時后,殯儀館的運送車就來到了陳大哥家門前,“全程服務很專業(yè)、很周到。”張主任說。
記者來到濟南市殯儀館。在繳費大廳看到,大廳正中的電子屏上不斷滾動著針對低保家庭的減免事項,副館長任軍民告訴記者:“按我們的服務標準,遺體運輸要100元、消毒抬尸300多元、火化450元、普通骨灰盒一只170元,加起來要1000多元。對低保家庭,這些費用全免。”
濟南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2010年全市享受“五免一送”政策的低保家庭有1000多戶,減免費用120多萬元。
采訪中,一些基層干部認為,城區(qū)非低保困難戶和農(nóng)村“五保戶”也應納入“五免一送”保障范圍。在吳家堡鎮(zhèn)閆莊村,村黨支部書記韓兆云對記者舉了一個例子:2010年6月,村民閆俊寶患病醫(yī)治無效去世,只有38歲。閆俊寶的父母在他12歲時雙亡,戶口跟哥哥閆俊良在一起,但哥哥五年前離異,靠在建筑工地當小工維持生計,還帶著一個男孩,“像閆俊寶這樣的家庭,1000余元喪葬費實在沒法解決,真是死不起啊。”
“我們鎮(zhèn)有21戶‘五保’家庭,都是70歲以上老人,平時的醫(yī)藥費和去世后的喪葬費全由村里承擔。希望政府將這部分人一并納入殯葬保障范圍。”吳家堡鎮(zhèn)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人說。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