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否承認“劉易斯拐點”來臨,今年的“用工荒”實實在在倒逼并提高了農民工工資。數據顯示,山東省農民工工資性收入今年預計提高9%左右,增幅遠超物價上漲幅度,加之糧食、蔬菜、水果等農產品價格普遍上漲,那些在農村有地種,在城鎮(zhèn)有工打的農民工,在本輪物價上漲中,雖然跑不過劉翔,卻僥幸跑贏了CPI。
家里有九分地的濟南段店鎮(zhèn)由李村村民張永祥,另一個身份是濟南少年路第七車間餐飲店服務員。讓小張得意的是,今年3月份入店時,他的工資每月定為1280元。9月末,老板突然給他和其余11名店員漲工資,每人上調130元,漲幅達到10%。不只如此,由父親和嫂子幫忙打理的那九分地,今年的收入也很可觀。小張告訴記者,近三四年來,那塊自留地主要用途是種植時令蔬菜,每年收入基本在1.2萬元至1.4萬元之間,“今年最好,有望突破2萬元。”小張說,受益蔬菜價格上漲,他增收接近0.8萬元。
作為城市工作生活的一分子,理論上,張永祥一方面獲益于蔬菜等農產品價格上漲,一方面也會感受到物價上漲帶來的壓力。張永祥平時不;丶,與四個工友租住在濟南制錦市小區(qū)一間46平方米的小房,每人每月付房租200元、水電費30元左右。小張說,上班有工作服,吃工作餐,平時最大開銷是手機費、日常用品費、交通費等,每月基本在200元左右,物價上漲了每月也不會超過300元,一年最多支出1200元,與工資性收入增長和土地收益增加相比,小張因物價上漲多支出的部分,占比顯然不高。
農民工小張并非獨例。記者調查,在濟南天橋區(qū)火車站附近一電信公司上班的張雙,老家慶云縣黃屯村還有一畝二分地,主種糧食作物,在今年糧價上漲中也有1500多元的增收。張雙介紹,雖然土地增收部分歸父母所有,但自己至少可以減少一點對家庭的資助,讓自己的生活稍事寬松。另外,張雙今年的月工資也由2700多元上漲至近3000元,生活壓力著實減輕了不少。
張永祥與張雙這些農民工,“兩棲”于城鎮(zhèn)和農村之間,在年初“用工荒”倒逼機制下迎來“劉易斯拐點”,長期徘徊在低水平的農民工工資第一次出現全面上漲。數據顯示,我省青島、煙臺、濰坊等半島制造業(yè)基地的產業(yè)農民工,工資性上漲幅度超過5%,一些產業(yè)甚至高達10%以上,僅此一項,即可抵銷全年CPI3.2%左右的漲幅。不僅如此,從年中開始,過剩的流動性催逼農產品成為第一輪物價上漲先鋒,在農村擁有土地的張永祥與張雙等農民工再度從中獲益,他們不僅跑贏了CPI,相較于一般城市白領,還成為今年工資性收入增長幅度最大的獲益群體。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