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的人工湖里打撈出來兩具尸體,
而在這背后,有著一個感人淚下的故事,
一名80后優(yōu)秀記者,為了救一名KTV的輕生女子,在深夜里跳入冰冷的湖水中,沒想到,下水后他再也沒有上岸,一個年輕的生命隨著他的救人壯舉永遠定格在冰冷的河水中。
遇難的記者名叫李建軍,他是濰坊日報社駐昌樂縣的記者。他走了,拋下了他摯愛的新聞事業(yè),他走了,連句話都沒有給親朋同事留下。但他用無聲的行動踐行著一種大愛。在他走后,有稱贊聲,也有惋惜聲。為了救一名陌生的輕生女子,把命都不要了,李建軍的行為到底值不值?寶石城的人圍繞這個人生命題展開了大討論,值不值?是啊,所有看到這則新聞的人都在追問這個命題:這么做值不值?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
唯愿李建軍一路走好!
魯中晨報全媒體記者 貴銀 孫銳 發(fā)自濰坊
為了救人,他把生命留給了河水
10月20日的深夜來得異常早,10℃以下的氣溫,讓素有中國寶石城之稱的濰坊昌樂縣城,顯得格外安靜。
23:50許,28歲的李建軍告別朋友,走出濠景海岸社區(qū)的大門,準備步行回家。李建軍是濰坊日報社駐昌樂縣的記者,自從進入報社后,經(jīng)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已經(jīng)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記者,在采訪、寫作、編版、攝影等各方面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在工作中深得同事們信任和好評。
會友結束,回家,完成一天的工作。
一出濠景海岸社區(qū)的大門,在一路之隔的景觀橋“水榭走廊”上傳來呼救聲,“有人要跳河!”借著昏暗的燈光,李建軍看到“水榭走廊”中央一名女子正要跳下去。
沒有經(jīng)過任何考慮,李建軍長期養(yǎng)成的社會責任感,讓他以最快的速度穿過馬路,沖向景觀橋。
當李建軍跑到“水榭走廊”中央時,女子已經(jīng)翻過了欄桿,李建軍一把拉住女子的衣服。“我又不認識你,你管我干什么。”這是女子生命中說出的最后一句話,隨后她掙脫掉了衣服,跳入水中。
而此刻,女子的兩名朋友也趕到現(xiàn)場。據(jù)了解,輕生女子來到“水榭走廊”后,曾給朋友打電話,電話中提到了“對不起父母”的語句,朋友意識到她有可能又一次輕生,便打車四處尋找。
然而,還是來晚了一步。
看到人已經(jīng)落水,李建軍毫不猶豫地甩掉外套,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女子的朋友也一邊呼喊一邊報警。
湖水冰冷刺骨,當人們迅速趕到時,只有輕生女子漂在水面上,但她已不掙扎、不呼救了,任由自己慢慢沉入了水底。
而水中卻沒有了李建軍身影。
遇難那夜,搜救過程異常艱難
10月21日0:05許,濰坊市110指揮中心接到報警,稱在昌樂縣城丹河公園有人落水。“城西派出所的民警最先趕到現(xiàn)場,隨后刑警隊和消防官兵也都抵達現(xiàn)場。”昌樂縣公安局刑警5中隊張隊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橫跨人工湖有一座鋼結構的白色景觀橋“水榭走廊”,兩人落水的位置就在橋中央北側。
警察與消防工作人員迅速趕到現(xiàn)場后,立即在第一時間展開了尋找與施救。由于正值深夜,湖面上一片漆黑,幾束燈光在湖面上掃來掃去,卻找不到任何線索,湖面異常平靜,兩個年輕的生命在短暫出現(xiàn)的浪花之后,沒了任何漣漪。消防戰(zhàn)士們穿上防水衣,跳入湖中四處搜尋,沒有任何發(fā)現(xiàn)。
警察沿河兩岸尋找,也沒有任何收獲。“我們趕到現(xiàn)場后,距離落水時間只過去了十幾分鐘。”張隊長告訴記者,“水榭走廊”正好處在人工湖的注水口,上游水庫中的水源源不斷地從此注入湖中,而且此處的湖面陡然變窄,所以湖面看似平靜,湖底卻暗流涌動,而且水深達三米以上,“兩人落入水中,很有可能被沖到其他地方。”
搜救仍在持續(xù),而且加大了搜尋力度,專業(yè)潛水員也加入了搜救隊伍中。
可潛水員一次次下水后,等到的還是一次次的失望。
救援的人們?nèi)员в幸唤z希望,“說不定兩人早就從其他地方上岸離開了。”但是21日12:00許,隨著一名女性尸體被打撈出來,人們最后的希望也破滅了。
10月21日12:40許,濰坊市昌樂縣丹河公園人工湖中心,當潛水員再次從水下探出頭的時候,一具男性的尸體緊跟著浮出了水面。“建軍哥,我們不是說好今天一起出去采訪的嗎?你怎么突然就這樣離去了……”一名年輕記者淚流滿面。
對于這名女子,為何要尋短見,她是做什么工作的?昌樂坊間有多種傳言。昌樂縣警方在接受魯中晨報記者采訪時證實,這名女子今年18歲,是昌樂縣一家KTV里的服務員,當天晚上這名女子喝了酒,而且在之前,這名女子已經(jīng)有幾次在酒后顯露出輕生的念頭,但都被身邊的人勸阻。而事發(fā)當夜,這名女子再次喝酒后去尋死,被正欲回家的李建軍碰到,才發(fā)生了這悲慘的一幕。
同事眼里,他是一名優(yōu)秀記者
10月20日,正是李建軍的生日,沒想到一夜之間,陰陽相隔。
28年前,李建軍出生在昌樂縣紅河鎮(zhèn)周家成官村一個普通農(nóng)民家庭。
父母都是勤勞樸實的農(nóng)民,父親今年54歲,是村里的干部,母親53歲。李建軍還有個弟弟,今年大學剛畢業(yè)。
2002年,李建軍成為原昌樂報社的打字員和版式設計員,在工作的過程中,他卻對記者這個崗位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盡管只有中專學歷,但李建軍通過長期不懈努力,逐漸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記者。“先進個人”、“十佳工作者”等等數(shù)不清的稱號,足夠證明李建軍在工作上的投入與不斷的進步,在出事之前,他剛剛被任命為記者部的主任。
2009年9月,組織上接受李建軍的申請,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
最近,李建軍又采寫了一個系列報道,現(xiàn)在這些稿件靜靜地留在編輯部的稿件庫中,成為了他生命的絕唱。
10月22日下午,位于濰坊日報昌樂記者站辦公室,李建軍的辦公桌擺在西側靠墻的位置,桌子上一塵不染,整齊地碼放著一些書籍和報紙,一旁的椅子上掛著一條領帶。
據(jù)記者站的一名負責人介紹,李建軍去世的消息僅僅告訴了他的父親,考慮到他母親的身體狀況,家人還在隱瞞著。一天后,當人們試探著將這一消息告訴母親時,巨大的打擊使老人當即暈了過去。“他很愛干凈,平時穿戴很整齊,跑時政新聞的,所以也有打領帶的習慣。”李建軍的一名同事告訴記者。
李建軍是10月20日下午下班后離開單位的,那也是同事們見他的最后一面,“當時他還囑咐我,讓我第二天給他打電話,說有任務給我。”一名趙姓記者說。“即便是人走了,也沒耽擱工作。”同為昌樂記者站記者馬保正告訴記者,10月21日上午,當?shù)匦麄鞑块T還給站上打電話,提醒李建軍有個活動要參加,“前一天他就接到電話了,肯定是做好了采訪準備,誰能想到出事了。”
寶石城的大討論
10月25日,天悲人泣。在昌樂縣的殯儀館外,哀樂低回,哀思綿綿。
李建軍的家人、同事、生前好友等2000多人,站在冷風里,懷著沉痛的心情,悼念因英勇救人而獻出28歲年輕生命的優(yōu)秀記者。
孤峰為碑松為幛,
丹水留魂人留名。
橋寒堤冷壯士暖,
素歌杯酒送君行。
而在此之前,就有網(wǎng)友在“昌樂吧”上賦詩,緬懷這名見義勇為的勇者,而發(fā)帖祭奠的人更是成百上千。
“一個路過的記者為了不讓生命之花凋敝,全然不想奮不顧身的結局。為了救人而離去的人,真英雄也。”有網(wǎng)友如是說。
事發(fā)之后,大家用不同的方式抒發(fā)著對李建軍這位英雄的無限崇敬和懷念。在稱贊聲中,一種惋惜的聲音也傳播開來。
“這么優(yōu)秀的一個記者,為了救一名在KTV里工作的服務員,搭上了自己的性命,總感覺有點不太值得。”出租車司機張先生說,作為李建軍的同齡人,他非常佩服李建軍的做法,“換做我,我真沒有勇氣跳下去,用流行的話說,李建軍是個純爺們,但是畢竟落水的是名KTV的服務員,從社會價值上來看,李建軍是名優(yōu)秀的記者,前途無量,在這里死去,總感覺有點虧。”
但這樣的觀點也遭到了不少人的反駁。“生命沒有貴賤,不能由工作的種類而劃分等級,任何一個生命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我們都要盡最大的努力去拯救,李建軍見義勇為的做法是值得任何一個人學習與稱贊的,同時這件事也提醒大家,要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生命,再大的困難都是能解決的。”市民宋女士說。
10月22日下午,離開昌樂縣城時,記者再次經(jīng)過事發(fā)的人工湖。“水榭走廊”靜靜地橫跨在湖面上,只有北側一段被碰壞的燈管,搖曳在晚風中,似乎在向人們鳴唱著當夜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