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信號轉數字信號,應該勢在必行,今天我覺得我也正是來砍價的,調整為26塊錢,我覺得高了些,不利于推進濟南市數字電視轉換。 ——王潤林
商報濟南消息 “我今天就是來砍價的!”在昨天舉行的濟南市調整有線數字電視基本收視維護費聽證會上,消費者王潤林這樣說。大多數參與人認為,有線數字電視基本維護費調整為每月每戶26元,調整的幅度偏高,建議下降。 王潤林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他提到,一年如果有53萬戶(現有用戶量)有線電視用戶,一個月26塊錢,一年就是16536萬元,基本上回收周期是四年左右。模擬信號轉數字信號,應該勢在必行,但主要負擔不應該全部附加在市民身上,應該稍微低一點。 昨天的聽證會共聘請聽證參加人25人,實到會24人,其中消費者參加人12人。持有與王潤林類似觀點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大家對濟南市決定推行數字電視平移轉換給予了理解,數字電視轉換之后,由于投入成本的增加,對收視維護費進行調整是必要的,多數參與人表示,每戶每月26元是我省的上限標準,且與其它省市相比明顯偏高,調整的幅度偏高,建議有所下降。政府要繼續(xù)加大對廣播電視事業(yè)的支持力度,運營商要不斷改進自己的經營水平,努力降低成本,通過增加一些增值服務,開通一些業(yè)務,來減少由于轉換之后的成本增加。 副終端的收費問題是另一焦點問題。大多數參加人對這個問題發(fā)表了看法,認為副終端應該包含在總的成本里面,再繼續(xù)收費不合理,建議方案當中的對副終端的收費做出調整。對低收入群體的優(yōu)惠方面,所有參加人表示贊同,并建議體現對更多弱勢群體的照顧。 聽證會結束前,濟南市物價局表示,將認真對待和考慮聽證會參加人提出的每一項意見和建議,把參加人提出的合理化意見和建議吸收采納到調價方案之中,對聽證方案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完善,報市政府審批。待定價決策出臺后,將按照聽證辦法的規(guī)定,通過政府網站、新聞媒體,公布定價決策和對聽證會參加人主要意見的采納情況及理由。 擔心價格高會影響整體轉換,有代表建議: 價格在20-22元比較合適 砍價: 20至22元比較合適 聽證方案:根據濟南市物價局的擬調整方案,居民用戶主終端數字電視基本收視維護費標準為每戶每月26元。 “我認為方案建議的26元的標準明顯偏高,而且山東省規(guī)定不允許超過26元,所以你就定在最高限……”消費者參加人孟慶強現場認為,實行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是大勢所趨,他對價格調整也是基本贊成的,至于價格調整的幅度,他認為方案中的26元過高,“應該在20元以上,25元以下”。 “我認為調整我們的電視收視維護費,應該為不同層次的人著想,使我們的模擬電視轉換到數字電視之中,不至于產生一些大的矛盾……”據消費者參加人肖景民了解,目前有相當一部分人還處于弱勢群體,特別是一些下崗職工、失業(yè)人員,他們的生活水平還不高,政府部門應該充分考慮這一部分群體。鑒于此,肖景民認為“價格應該在20至22元之間比較合適”。 人大代表參加人梁凡現場算了一筆賬,現在一般都會在臥室、書房放臺小電視,一家有電視機三臺以上是普遍現象,按照現在的收費方案,以現在每戶三臺電視機計算,第一年總費用至少是1844元(含兩個機頂盒,每個按600元計),這個費用一般家庭會認為是個負擔。由此,梁凡認為,與外省市相比,濟南的收費方案處于較高水平。 算賬: 運營成本年增5532萬元 聽證方案:今年3月份,濟南市廣播電視信息網絡中心向濟南市物價局提出建議,稱據測算,完成濟南市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工作,一次性新增設施、設備投入約5.74億元,預計年新增運營成本5532萬元。 關于數字電視的運營成本也是聽證會各位參加人關注的焦點。 人大代表參加人趙玉文重點從成本的角度將濟南與青島進行了對比。“現在我們全國最低的是收20元,最高是26.5元。濟南市屬于平原地區(qū),鋪設成本比青島肯定要低。因為青島是一個山城。而且電子設備越晚越便宜,咱們比青島晚了很多年,現在從設備來說,我覺得應該比原來要便宜。再就是我們濟南市是一個省會城市,人口的數量和密度都大于青島,用戶多,規(guī)模效應明顯,價格也肯定要便宜。” 鑒于此,趙玉文認為,居民用戶主終端電視基本收視維護費標準應該調整為每戶22元,而不是26元,“爭取與我省的青島持平”。 繼水價聽證會之后,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的學生王潤林昨天再次作為消費者參加人到場,針對物價部門聽證方案中的成本情況,王潤林現場算了一筆賬:一年如果有53萬戶有線電視用戶,一月26元,一年就是16536萬元,加上政府的貸款貼息,基本上回收周期是四年左右,“我想不可能濟南數字用戶用五年就不用了”。 至于以后每年新增的運營成本,孟慶強認為,作為有線電視,以后的增值業(yè)務和擬付費收入可能也有很大的發(fā)展前景,甚至以后能達到收入的1/3,或者過半,都是有可能的。需要有線電視運營單位去開拓。 建議: 能否多分幾檔 讓市民自由選擇 聽證方案:整體轉換后,對不愿收看數字電視的用戶提供8套模擬電視節(jié)目,收視維護費標準為每戶每月3元。 人大代表參加人梁凡昨天表示,“既然是市場運作,就應真正體現自愿原則,一些群眾認為市場運作不能變相強制”。根據梁凡的調查了解,有市民反映,“13元錢,看60個頻道,挺好,你們硬給取消了,換成3塊錢8個頻道,還是些不愿看的頻道,對此,有的人感覺‘被強加’、‘被轉換’了”。 消費者參加人閻桂明也提出:“能不能給廣大用戶更多的選擇空間,進行分檔收費?不要只控制在一個26元上,應該多設計幾個檔次,讓老百姓自由選擇。” 另外,人大代表參加人趙玉文也提出:“我覺得作為彈性收費,應該再加一檔,在數字電視中,保留現在模擬電視節(jié)目,不增加電視節(jié)目,不增加收費。應該說還是保留13元。如果你想開通其他的項目,再收費。對多數人來說,現在的模擬信號,應該說差不多,每天晚上回家,也就看兩個小時的電視,90多個節(jié)目,我想對多數人來說,不可能享受這么多消費。” 趙玉文認為,可以再加一檔區(qū)分不同人群的需求,有更高需求的市民可以申請開通。
■ 特寫 “保持現在60臺 少漲點,行不?” 消費者代表董淳山為參加聽證會,向35位居民征求了意見,“得到的結果是這樣,6個人支持3元看8個臺,而且還比較高興。4個人支持26元,說沒問題。其余的25個人,有的說,怎么又漲錢?還有的說,沒辦法,咱說了不算,人家說漲就漲,咱不能不看電視了……其實這25個人,他們所代表的是有線電視收視的主體。” “這部分群體他們希望什么,好多人說,漲個三塊五塊還行,我說這是數字化了,漲個三塊五塊根本不行,需要多漲一點。”董淳山幽默地說:“他們普遍反映,你給我保持現在的60個臺,你少漲點。 “多了我們沒用……所以我建議建三個包,一個基礎包,三塊的,第二個數字包,多少錢呢,18元到20元,離26元也不遠,你給他保持60個臺,就是數字化。第三個包是26元的,你管它叫精品包就行了。”董淳山的幽默建議在聽證會現場引起了一片笑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