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成都8月22日電(記者 苑堅) 既然祖先選擇了深山,他們便決意堅守家園。
既然選擇了開墾祖輩的土地,他們便能坦然面對災難。
這是清平人的抉擇。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綿竹市清平鄉(xiāng)交通和通信中斷,成為“孤島”!
2010年8月13日,一次特大泥石流襲來,清平鄉(xiāng)再成“孤島”!
8月13日以來的10個日日夜夜,掘進機械沿著危險的山腳,一路嘶鳴著努力向前,一米一米地推進。修路者與大山里肆虐的暴雨、山洪、泥石流和滑坡較量著。
兩年來,每次站在溝口,記者腦海里總是蹦出兩個字:“孤島!”看著那條頑強的公路一頭扎進大山,扎進升騰的云霧里,清平人的眼淚、清平人的笑臉便一齊涌在眼前。
2008年5月14日中午,大地震后40多個小時,已經在綿竹采訪了兩天的記者接到命令:向大山里的“孤島”進發(fā)!去清平,走過龔嘴收費站,公路便一段一段地被掩埋了。就是在這里,記者遇到了震后第一批從清平爬出來的上百位老鄉(xiāng)。在山頂、谷底和滑坡體組成的“死亡通道”上,他們連滾帶爬了10個小時才走出來。有的人,永遠留在了路上。
脫險了,一身泥水的他們抱在一起,又哭又笑;兩天中,在死亡面前幾乎流干了眼淚的記者,也無法控制淚水——在一場不可預知的災難面前,應該向頑強走出“孤島”的每一個生命致敬!
兩天后,當記者搭乘運送傷員的直升機飛進“孤島”時,無數軍人、武警和公安已進入大山。他們陸陸續(xù)續(xù)把每一個活著的清平人帶出了“孤島”——聽著他們講述歷經死生的驚險故事,記者只有汗顏——因為記者自己最終也沒能爬進清平。
一百多天后,路終于搶通了。清平人返回山里,就在這片埋葬著他們親人和朋友的土地上,重建家園。
震后一周年時,記者再進清平鄉(xiāng),許多民房和醫(yī)院、學校已經完工。笑容寫在清平人的臉上。按下相機快門時,記者心里曾感嘆:這就是川人的精神!這就是中國的力量!
2010年8月15日,同樣是災難發(fā)生兩天后,在綿竹市人民醫(yī)院,記者遇到馬世金,一位瘦小、矍鑠的清平人。
“地震去了,泥石流又來,老天爺和我們開玩笑!我兩次可都是坐直升機出來的!等路通了就回去,收拾房子∩公路什么時候能搶通呢也愁人!”馬世金瞇起眼,臉上的皺紋里都是焦急。
92歲的余成倫老大爺坐在病床上,一個勁地向記者揮舞著手:“清平,回去,回去,要活120歲!”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