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數碼訊 技術一直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比如你現在隨時用叫車、微信付款;或是在一個陌生的城市使用位置服務查看好評餐廳、酒店等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的消費、娛樂、出行甚至溝通方式都與10年前有著很大不同。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不僅僅成為你與他人溝通的主要工具,越來越多的可穿戴產品正在以不同的形式改變人類的溝通方式。下面,就來看看可穿戴設備已經和即將帶來全新溝通體驗。
圖形化趨勢
人類溝通的主要方式顯然是語言,但實際上手機已經可以非常方便地實現語音、文字溝通形式,而可穿戴設備并不適合復雜冗長的文字輸入。于是,手繪涂鴉、Emoji表情甚至心跳頻率,成為了Apple Watch、Android Wear們的獨有溝通方式。相對來說,它們并不適合繁重溝通,但卻能在一些場景下表達出最確切的情感,這是其價值體現。
虛擬現實社交
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很可能會迎來一種新型的社交溝通體驗。以Facebook為例,Oculus Rift作為旗下虛擬現實頭戴顯示器,并非僅僅面向用戶,其中一個虛擬影院的應用,可以讓你和朋友在虛擬環(huán)境下坐在一起欣賞電影,當然也包括攀談,實際上你們完全處于不同的現實環(huán)境,這種體驗是非常有趣的。
另外,隨著虛擬現實在觸覺反饋、即時語音方面的發(fā)展和探索,虛擬現實很有可能在未來帶來一種更加逼真的電話會議、影視分享、虛擬旅行以及社交體驗。
身體語言
肢體語言也是人類溝通的一種形式,雖然它更微妙一些。一些技術人員已經開始針對該方面進行研究,比如荷蘭設計師Anouk Wipprecht與英特爾合作的智能服裝系列,便是通過集成LED燈、酷似盔甲的智能服裝,基于生物特征識別技術,表達用戶情緒,吸引和排斥其他人。
當然,也許并不會有人愿意穿上這些奇裝異服,但可以想象,未來會出現基于生物特征技術、具有實穿性的可穿戴設備,時刻表達用戶情緒和身體語言,實現更為個人化的溝通形式。
增強現實技術
不要忽略增強現實技術對于溝通的意義,其特色在于更加方便、自由化,不必再低頭皺眉緊盯手機屏幕。谷歌眼鏡實際上已經實現了“看我看到的”視頻通話功能,讓遠程用戶通過你的視角觀看景物;而Magic Leap、HoloLens等新型增強現實設備,則能夠實現完全融入式的操作效果。未來,你可以通過增強現實設備發(fā)送一個具有物理位置、場景化的信息給家人、朋友,告訴他們你當下最真實的感受。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