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楊 冬
本報訊 近期隨著數起投行人士違規(guī)進行PE投資事件的曝光,監(jiān)管部門已開端對部分券商投行部門進行風險摸底調查。
深圳某中小券商投行人士向記者流露,“這兩天要填報一個關于個人所持原始股情況的調查表格遞交監(jiān)管部門。”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獲知,這種風險排查目前僅限于深圳地區(qū)部分投行,非深圳地區(qū)投行目前尚未接到監(jiān)管部門的相干摸底調查指令。
不過,目前幾乎所有的投行內控都明顯加強,一些投行正醞釀開展全面自查工作。深圳某中型券商投行人士流露,目前內部網絡、電話等已履行全面監(jiān)控留痕。
“潛規(guī)矩”成因
今年以來,數位投行人士被曝光違規(guī)參與PE投資,從中牟取暴利。對此,深圳某券商投行負責人表現,“這在業(yè)內并非個別現象,有些項目主辦人會通過不同方法對其所做的項目進行PE投資!
對于上述“潛規(guī)矩”的成因,某上市券商投行人士分析說,“大多數情況下,誰拉來項目誰就當項目主辦人,因此項目主辦人和項目公司的關系最好,也容易在項目公司增資擴股或發(fā)行自然人股時拿到一些股份!
事實上,在目前PE全民化的環(huán)境下,PE市場形成了“僧多粥少”的格式。面對相對稀缺的優(yōu)質項目,普通PE想投資這類項目,卻不得不支付相當昂貴的成本。
“投資擬上創(chuàng)業(yè)板的優(yōu)質項目,價格往往達到20倍以上市盈率。其中風險宏大,而且獲利空間被擠壓得很厲害。但是即便如此,還不必定能投下項目,因為行業(yè)內部競爭太激烈了。”深圳某資深創(chuàng)投人士流露。
但投行人員往往能低價對項目公司進行PE投資。上述某上市券商投行人士流露,“項目IPO前的增資擴股計劃由投行設計,很多項目標增資擴股不是公開的,而且是小范疇內進行的,因此投行人員往往能拿到價格便宜的股權!
違規(guī)PE投資的路徑
由于各個投行的內把持度中均禁止投行人員投資相干項目標股權,因此一些投行人員不得不另辟蹊徑開展PE投資。上述某上市券商投行人士流露,比較常見的是通過親屬作PE代持。這種方法比較隱藏,除非有人舉報,否則很難被發(fā)明。
業(yè)內人士認為,國信證券李紹武案即是此類違規(guī)PE投資案的典范代表。據悉,在此案中,李紹武妻子邱利穎利用虛偽的《工作合同》違規(guī)入股了萊寶高科。
此外,記者還懂得到,投行人員違規(guī)介入PE另一個路徑是:投行人員自己或與他人合伙設立專門的公司用于PE投資,或者為其他PE公司入股進行牽線塔橋,而從中牟利。
“創(chuàng)投公司一般都與投行保持著良好的關系,一些項目標運作須有賴于投行擔負中介,否則很難在這個行業(yè)內混下去!鄙鲜錾钲谫Y深創(chuàng)投人士說。
投行內控加強
在國信證券李紹武事件、中信證券謝風華事件相繼曝光后,國內投行界風聲鶴唳,各家投行也隨之加強了內控措施。
“本來公司的監(jiān)控僅限于研究和自營部門,但近日來公司對投行部門的監(jiān)控明顯加強了! 深圳某中小券商投行人士說。記者注意到,一位上海投行人士的MSN簽名近日則改成了“都監(jiān)控了?”
與此同時,部分券商近日還多次召開了針對投行部門的電視電話會議,包含出差在外的項目組在內的所有投行人員均參加了會議。深圳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流露,“每次開會都會重復重申禁止投行人員進行項目入股!
此外,記者獲悉,一些券商正在醞釀關于投行人員持股的全面自查工作。深圳某中小券商投行人士流露,“這個月底之前就會進行全面自查。”
事實上,監(jiān)管部門已經意識到了投行人員持股的問題,并采用了相應的舉動!敖欢螘r間,深圳監(jiān)管部門一直在查從業(yè)人員的持股情況,重要是填報A股持股情況,但這兩天就開端查原始股的持股情況了。” 深圳某中小券商投行人士流露。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