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lián)網用戶的安全意識不斷增加,網絡釣魚已經被互聯(lián)網使用者熟知,各種的安全防護軟件、第三方支付軟件試圖將網絡釣魚拒之門外。但是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網絡釣魚再出新招。如果最近你在網購時,接收到賣家發(fā)來的用戶問卷調研,就需要格外小心,因為這份用戶調研有可能會出其不意卷走你的網購錢財。
網友田女士對此深有體會,“上個周末我網購一套健身器材時,賣家說幫忙填一份用戶問卷,1400元的原價就可直接5折,F(xiàn)在網絡上傳來傳去的用戶調查問卷是很稀松平常的事兒,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在田女士接收問卷壓縮包后,打開發(fā)現(xiàn)是空文件,也沒有特別留意,可就在登錄支付寶通過網銀充值后,田女士很奇怪地發(fā)現(xiàn),支付寶賬戶里并沒有那筆付款,網銀賬戶卻顯示已經扣款成功,等到田女士詢問賣家,賣家也消失無影。“我才忽然想到,是不是那充值后的700元錢被騙了。”
明明是將錢從網銀充到支付寶賬戶,為什么還是會被騙取了錢財?金山安全實驗室通過與支付寶的互動監(jiān)測分析發(fā)現(xiàn),問題出在田女士接收到的那份用戶問卷里。“田女士在進入網銀支付前接收了一個‘網絡調研文件’,而正是這個文件篡改了網銀付款設置,從而導致用戶受騙。”反病毒專家李鐵軍對此解釋。
據支付寶風險管理部接收到的用戶反饋數據統(tǒng)計顯示,這類網絡釣魚手法最早于今年5月出現(xiàn),而近期則成為該類案件的高發(fā)期。
某毒霸反病毒專家指出,從早期的“抽獎詐騙”到之后的“假網站詐騙”,直至當前的新型“木馬式網絡釣魚”案件,網絡釣魚的手段越來越多樣,危害越來越大,應該引起全行業(yè)的關注。而對于用戶來說需增強對此類釣魚的安全防范意識,如安裝專業(yè)瀏覽器網頁防護軟件;及時更新安全軟件,修復電腦漏洞;謹慎接受外來文件;不在公共電腦上使用網銀類服務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