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工商總局出臺《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動管理暫行措施》,斷定了個人網上開店“實名制”原則。
此前不久,國務院消息辦有關負責人也表現(xiàn),我國正積極摸索網絡實名制,包含在重點消息網站和重要商業(yè)網站推行論壇版主實名制、取消消息跟帖“匿名發(fā)言”功效,而網站電子公告服務(BBS)用戶身份認證工作也在摸索中。
這被視作我國首次就網絡實名制明白表態(tài),而“網店實名”無疑邁出了本質一步,意味著不僅網店、論壇須真名實姓注冊,發(fā)博、跟帖甚至人肉搜索也可追根溯源,這種機制因此招來網友不同聲音。記者采訪多位專家分析表明,中國推行網絡實名制慷慨向正確,但還不具備“一刀切”的條件,事實上也不適于“一刀切”。
“因網而異”分類管理
目前,真正采用實名制的網站很有限。在上海,“市民信箱”網站是其中之一。“市民信箱”最初供給的基礎服務是為上海市民免費開設個人電子郵箱,因此市民一般持身份證、社?、戶口簿等證件在線下窗口申辦,注冊與真實身份一一對應的用戶名,并開通專屬電郵。此后,市民信箱延伸出博客、論壇、問卷調查等相干服務。
盡管市民信箱現(xiàn)有380萬實名用戶,活潑用戶也有一兩百萬,但管理中心副主任凌力坦言,在博客、論壇等板塊發(fā)文、跟帖并不熱烈。不過,由于實名制確保了收件人的真實性和唯一性,利用市民信箱接收并支付水電煤賬單的服務較受歡迎,在信箱中供給醫(yī)院電子病歷收發(fā)服務也在積極試行。
作為信息安全范疇的副教授,凌力認為,網絡實名制可以“因網而異”、分類管理,并非所有網站都需要實名制。目前,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網站對實名制存在需求?傮w而言,利用類網站的實名需求高于言論類網站,包含電子郵箱實名、網上交易實名、電子支付實名、網絡游戲實名、婚戀交友實名等類型。
“先抓大頭”經驗值得借鑒
首先“積極摸索網絡實名制”的,是“重點消息網站”和“重要商業(yè)網站”。這比較符合網絡實名制推行的規(guī)律。
中國并不是第一個摸索網絡實名制的國家。5年前,韓國政府就發(fā)布 “網絡實名制”規(guī)定。2006年底,韓國國會還專門通過立法修正案,規(guī)定重要門戶網站在接收網民留言、發(fā)布照片和視頻等操作前,必須先對網民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碼等信息進行記錄和驗證,否則網站將被處以最高3000萬韓元罰款。至2007年,韓國日訪問量超過30萬人次的35家重要網站,開端陸續(xù)采用實名制。去年,實名制范疇擴大到日訪問量超過10萬人次的其他153個網站。如今,韓國網民已基礎適應實名制上網。
顯然,韓國推行實名制的策略在于“先抓大頭”,這同樣值得擁有4億網民、300萬網站的中國借鑒。網站流量的大小,是實名制推行順位的重要參考。大型網站可以帶頭示范,再慢慢推及中小網站。業(yè)內預判,網絡實名制對人氣基礎較好的網站一般不會構成重大影響。雖有可能因此喪失必定商業(yè)利益,但實名制也確實有助于減少不良信息發(fā)布,下降網站管理成本。
滬上IT主管部門一位從事合作交換工作的負責人表現(xiàn),根據(jù)不同用戶范圍和用戶群體,網絡實名應有差別地看待。一些很小眾的網站,還有一些帶有專業(yè)性質的網站,目前還沒有實行實名制的必要性。他認為,在實名制逐步推廣時,應把握好網絡管理的標準,注意疏勝于堵,避免矯枉過正,并留有必定的非實名網絡渠道。
后臺基礎尚待成熟
幾乎所有專家都持此觀點:網絡實名制慷慨向正確。上海市信息學會會長黃暉博士認為,網絡實名制重要限制不負義務甚至違法的網絡言行,這是國際網絡界的主流趨勢。他說,在另一個互聯(lián)網大國美國,實名制抓得更嚴。
作為網絡業(yè)高度發(fā)達的國家,美國的網絡實名制建立在高度聯(lián)網的社會誠信系統(tǒng)基礎上。在美國網站注冊,需供給個人駕駛信息、信用卡信息等,這些個人身份信息盡管疏散在各個部門、機構的數(shù)據(jù)庫內,但在社會征信庫中卻是全部相通的,可以相互認證的。因此,任何注冊后的上網運動,如有必要追溯,則都可通過數(shù)據(jù)網來追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