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和等待
“申請經濟適用房需要核定家庭收入,要求不得超過6萬元。”王宇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坦言,他父母退休金加上自己每月的工資,家庭全年收入為7.6萬元,為了能通過審核,他無奈地將母親的就業(yè)情況填上了“失業(yè)”,年收入為零。
細讀北京經濟適用房申請條件的王宇發(fā)現(xiàn),除了動遷戶外,北京的經濟適用房優(yōu)先供應給公務員和教師。因為條件中明確規(guī)定,申請?zhí)顚憣徟淼纳暾堎彿咳巳绻驄D雙方為機關工作人員或教師的家庭,不需核定家庭收入。
“這不公平,顯然我們這些中低收入家庭比公務員和教師更需要解決住房問題。”王宇對此非常不理解。
2007年11月,王宇遞交了這份寄托了自己無限希望的申請表。接下來是漫長的等待。2008年1月底,王宇所在的街道住房保障辦公室發(fā)布了2007年經濟適用房購房者申請名單公示,名單中沒有王宇的名字。很顯然,街道住房保障辦公室在對王宇家的申請家庭情況進行了入戶調查后,沒有批準王宇的購買經濟適用房申請。
沒有完全放棄希望的王宇,又在2008年2月以個人身份遞交了新的一份《北京城市居民購買經濟適用房申請核定表》。一位街道住房保障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看他這么鍥而不舍,就私下里跟他說,經濟適用房現(xiàn)在還是優(yōu)先安排動遷戶,即使通過了各方面審核,還要輪候搖號,由于“僧多肉少”,能申請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在北京,像王宇這樣狀況的人不在少數,既承受不起畸高的商品房價格,又不夠資格申請經濟適用房,成為住房保障無法惠及的另一種情況的“夾芯層”。在目前北京常住人口的1300萬中,去除了低保家庭和中高收入家庭,保守估計,這樣的居民也有一兩百萬人。
王宇期待著經濟適用房的標準能有所提高。他認為,現(xiàn)在執(zhí)行的經濟適用房申請標準雖然幾經修改,但家庭年收入還是按照2002年底北京市建委規(guī)定的年收入6萬元以下標準,顯然太低了。在這期間,城市的物價和居住的收入增長數倍。
對于王宇們遇到的難題,破解之道就是加大保障房供應。而據本刊記者之前一個月所作的大量調查發(fā)現(xiàn),加大保障房供應的北京市,在2008年仍然遇到了難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