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掀起青春片潮流、席卷7.26億票房的《致青春》,到收視、口碑雙收的大劇《瑯琊榜》、再到兩周網絡點擊破25億的《羋月傳》,背后的同一IP所有者及投資方之一——儒意影業(yè),商業(yè)下注似乎鮮少失策。而其掌舵者執(zhí)行董事柯利明也成為業(yè)界關注的焦點人物。
儒意影業(yè)執(zhí)行董事柯利明
“五年以后中國電影票房可能會接近1000億!睂τ谥袊耙暜a業(yè)未來的發(fā)展,柯利明日前在接受新華網獨家采訪時坦言十分看好,“現在進來的投行資本如果投對了的話,很有可能獲得超過預期的回報。”
12月3日,全國總票房突破400億元,業(yè)內人士估計,2017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在經濟飽受增速下行周期困擾之時,中國影視文化產業(yè)何以逆勢上揚?
挾IP以令資本
2015“IP為王”,各類IP充斥著中國的大小熒屏,且大有繼續(xù)霸屏2016的勢頭。熱錢趨之若鶩,IP的價碼也水漲船高。有言道:“這年頭不談IP,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文化的!
IP,字面上的意思是知識產權,然而在大佬們心中的定義卻各有不同。在柯利明看來,它更像是情感的載體,“包括有價值的啟示、離奇的故事、先進的思想,都可稱之為IP!
事實上在數年前,儒意影業(yè)也極有遠見地“囤得一手好IP”。柯利明從香港對沖基金轉行接管哥哥創(chuàng)立的儒意影業(yè),先于2011年成立了儒意圖書公司,收購了一批暢銷書圖書的版權。當時IP的概念還沒有那么火,如今購買暢銷書版權已成行業(yè)共識,但有多少人能想到在五六年前就購買多部熱門作品的影視改編權呢? 這背后,是對知識版權的尊重,“那時大部分人是不買版權的,他們覺得抄襲和借鑒就可以了。當然我也非常幸運,在版權方面獲得了那么多作者的信托。”
“電影行業(yè)是最容易變現的,而且每年增長超過30%,我進來投資的增長率不會低于20%吧,除非我太笨。如果在行業(yè)里面找到增長點可能會更高!笨吕鳜F在回顧過去,更多的還是覺得自己運氣還不錯。
在影視業(yè),資本將IP推向了神壇。如今,改編自網絡小說的《瑯琊榜》獲口碑、點擊雙紅,《羋月傳》也在開播兩周便實現25億點的網絡點擊,而儒意影業(yè)在上演“點石成金”的同時也再度獲得資本追捧——10月7日,A股上市公司天神娛樂公告擬13.23億收購儒意49%股權。
然而與美國漫威、迪士尼動輒百億美元級別的IP產業(yè)鏈相比,在中國,IP的大旗剛剛擎起,對單一IP的“瘋狂掠奪”引來了原創(chuàng)資源枯竭的擔憂。而圍繞IP構建健康的生態(tài),才會在影視文化產業(yè)形成真正號令資本的力量。
競合的影視格局
BAT的進入,無疑加速了影視、游戲,乃至泛娛樂行業(yè)洗牌與格局的再塑。加上華誼兄弟、光線傳媒、萬達影業(yè)等傳統(tǒng)大鱷,如何在坐擁強大資本的巨頭中謀得影視行業(yè)生存之地?一些處于劣勢的小影視公司是否必然落得被資本巨頭并購的結局?
在柯利明看來,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糟糕!皣鴥裙杨^經濟、整合經濟是電影市場的趨勢,競爭是必須面對的事實,但這既是壞事又是好事,隨著BAT對資源的壟斷,產量、整合能力以及行業(yè)公信力會加強,也很有可能在吞并同業(yè)的同時,培養(yǎng)新的公司。”
此外,BAT用天生的互聯網基因徹底打通了行業(yè)的各種渠道,柯利明談得最多的也是“渠道”!盎ヂ摼W做到了讓以前只能在巨幕上播放的電影無處不在,它還提供了創(chuàng)作者和消費者之間直接和間接的交流方式,觀眾可以用很民主的方式及時監(jiān)督,讓制作人能夠更加清晰地反思作品。”
從個體來看,柯利明指出將來制片人這種綜合型人才會越來越多!爸菩耐鶝]有賣鞋的賺錢,華爾街也是,分析師沒有賣衍生產品的賺得多,這就是盈利模式!
柯利明更愿意用“競合”來形容當前影視產業(yè)的格局,“5年后電影行業(yè)會是一個非常繁華和多元化的市場!
相比規(guī)劃儒意影業(yè)未來上下游的布局,柯利明則更愿意談12個月以內的打算,“內容為王”則是他一成不變定律。
“未來我們的方向還是扎扎實實地做產品。因為不管如何多元化,儒意影業(yè)還是一個‘做鞋的公司’,但我們也‘賣鞋’,我們會和更多的平臺、推廣方合作,根據市場反映不斷的調整、優(yōu)化、反思。”他說道。
在巨頭進擊的格局之下,仗誰也不能單打獨斗!把輪T、導演、廣告資源等等都要整合在一起,跟同行競合既是痛苦也是幸福!
沒有詩和遠方的投行男不是好制片
80后的柯利明年少時遠赴澳洲留學,學成歸來后進入金融行業(yè),但是最終將事業(yè)定位在影視行業(yè),起因只是他喜愛電影。五年間,他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發(fā)展成業(yè)內鼎鼎有名的影視文化公司,自己也從白手起家的門外漢,變身極高票房命中率的快投手,憑借的是就他精明的商業(yè)頭腦和理想主義情懷。
做金融的經歷讓他在風險分析、大數據思維方面如虎添翼。他用統(tǒng)計學中的“賭馬效應”分析影視市場,“我曾經關注過這匹馬,我會想知道這個馬是輸還是贏,如果有機會在同等條件下會想著買它,它有很多這樣的概率!
在柯利明看來,IP是原創(chuàng),也同樣是一個概率——一個人將想法出成書,再被圖書編輯相中,在電子書免費的時代還能賣上百萬冊,本身就具備百萬級別受眾基礎,“一本書20塊,要加5塊錢就能買到電影票,還能把書立體化,這一基礎很重要!
但理性的數據分析并不絕對,在如今中國龐大而復雜的市場之中,在故事及其情懷上,要試著引領觀眾,甚至超前于觀眾,才能更精準把握受眾偏好?吕鞅硎,像《老男孩猛龍過江》這類電影作品這都是為這個時代群體量身定做的,激發(fā)受眾的“動心”和“好奇心”從而產生購買欲望!拔也荒苷f我的電影是一個好電影,但是起碼是一個具有娛樂性的東西!
至于精品,關于商業(yè)性與藝術性的爭議從未間斷,叫座與叫好似乎成了影視領域的一種悖論。互聯網的顛覆和大數據云計算的運用讓資本的嗜血性體現得更淋漓盡致,但人們的另一個關注點是,我們的品味究竟是更好還是更壞?
“極致的數量即轉換成品質”是在技術圈里面廣為流傳的一種概念,“做精品需要有量的積累,因為你都沒有見過失敗是什么”,柯利明直言,“這個行業(yè)哪怕今天是亂象,但首先要蓬勃發(fā)展,要讓人看到機會、有人流量,其中素質參差不齊的,就像是沙子一樣通過水慢慢淘,泥沙俱下的狀態(tài)反而讓很多人成長!保ㄓ浾 閆雨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