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陸川執(zhí)導,姚晨、趙又廷、李晨、唐嫣等主演的電影《九層妖塔》自9月30日全國公映以來,至今斬獲了超過六億八千萬票房,電影對華語電影類型的開拓和特效的應用更引起電影業(yè)界廣泛討論。昨日,電影《九層妖塔》暨中國奇幻類電影的探索與前景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舉行,眾多電影學者、年輕編導齊聚一堂,對這部電影展開交流,如何做出與國際接軌的華語視效大片,如何應對互聯(lián)網和全球化趨勢下新的觀眾群體,《九層妖塔》交出了一份令電影業(yè)內人士滿意的答卷。同日,陸川還受聘為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顧問,他也是繼陳凱歌外第二位受聘的電影導演。
拍攝屬于未來“戰(zhàn)場”的電影
10月25日,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在“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聯(lián)合發(fā)布了國慶檔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結果,其中《九層妖塔》新鮮度得分為81.4,為檔期最高,這一結果表明了觀眾對電影題材類型和視效制作的興趣和認可,這種積極的觀眾評價,恰恰驗證了陸川在拍攝之初就有的判斷,“我們做《九層妖塔》的時候整個想法就是在類型上創(chuàng)新,中國別像法國一樣,能活下來的都是藝術片導演,而商業(yè)片都是看美國的,那美國的文藝片其實也做得特別好,我們怎么辦?我想創(chuàng)新在未來你死我活的環(huán)境中可能特別重要”。
陸川試圖在影片類型上突破的冒險精神與樂視影業(yè)總裁張昭的理念一拍即合,“一方面互聯(lián)網化、二次元化,二點五次元化,這是中國電影市場的大拐點;一方面是全球化,我們必須把中國電影放到全球版圖來看。我和陸川想從互聯(lián)網化和全球化角度上去看《九層妖塔》,第一個是創(chuàng)作技術第二個是視覺影像第三個是價值觀第四個是世界觀。所以這是一部新的電影,一個從0到1的事兒,它的爭議性往往是它最有價值的部分。我們的電影要投向何方?是即將到來的未來的戰(zhàn)場”。在這個層面上,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李迅認為《九層妖塔》生逢其時,“中國已經在邁向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所以沒有這樣的大片是不行的!毒艑友窂念愋蜕洗砦磥,從技術上講是目前國產大片的標桿”。
突破原有華語視效大片類型
在原有的華語片電影工業(yè)體系下,古裝武俠片和東方奇幻幾乎是唯二的視效大片類型,但這種類型一來遠離觀眾現(xiàn)實生活,二來并不具有突破文化壁壘的傳播能力。在陸川的構想中,他將用三部曲構建出一個完整的世界,而他在第一部中做的是建立一個介于科幻和魔幻之間的類型,“我們的世界觀是未知空間,也虛構了一些歷史,有可能存在,又不跟傳統(tǒng)中國神話沾邊。我們在影像處理上,為什么把所有怪獸處理在日光下,因為我們覺得這類影片要把奇怪當做日常態(tài)來表現(xiàn),用現(xiàn)實主義方法去表現(xiàn)奇觀”。他的目標是在第二部中讓怪獸出現(xiàn)在城市環(huán)境中,喚起觀眾對自然的敬畏。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陳旭光肯定了這一嘗試,“《九層妖塔》一方面是中國亞文化次文化的再度張揚,一方面融合了美國文化。影片對盜墓小說的IP轉換、文化融合、類型雜糅,很可能引起中國奇幻類電影浪潮,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價值、學術意義和歷史意義”。這種將超現(xiàn)實元素植入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電影類型很可能在今后大量涌現(xiàn)。電影策劃王旭東做了個形象的類比,“第一,我覺得《九層妖塔》之于華語片相當于《漢江怪物》之于韓語片,在類型上是個建立;第二,作者性是無疑的,陸川之于華語片相當于斯科特之于英語片,斯科特他一手建立了異形的世界;第三,對于審查是試黃線,都市異能片,比如大家都說49年后不能成精,過去不唯物的我們總要往夢境上去處理,這次是與黃線的一次觸碰。我從中看到了奇幻類電影的探索和前景”。
“幻電影”符合觀眾審美需求變化
“好萊塢幫我們培養(yǎng)觀眾,這20年把中國觀眾培養(yǎng)成了成熟的商業(yè)片觀眾。我覺得不妨不要用奇幻、魔幻、科幻去區(qū)分,直接用幻電影。原來是從人的世界往上升,現(xiàn)在就是從天而降一個架空的世界,高概念、高情感、高技術的三高概念,所有東西都超出我們原有的理解范圍,可能是現(xiàn)階段觀眾最期待看到的”。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如此概括。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進一步指出:“20年互聯(lián)網歷程培養(yǎng)了一批觀眾,他們現(xiàn)在已經成了主體觀眾。我們看到了這類題材非常廣闊的空間,預示著這樣的市場的出現(xiàn),青年人開始脫離現(xiàn)實的苦難去想象世界的假定性,甚至對架空的需求高于對現(xiàn)實理解的需求,這種想象的消費力空前強大”。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