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押井守執(zhí)導的動畫版《攻殼機動隊》海報
時光網(wǎng)訊 距離夢工廠首次提出將士郎正宗的日本原創(chuàng)科幻漫畫《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改編為真人電影版,已經(jīng)過去了4年的時間。如今他們終于找到了一位導演:魯伯特·山德斯(Rupert Sanders),前《白雪公主與獵人》的導演。不過他做出名的“作品”,則是與克里斯汀·斯圖爾特的偷腥緋聞。
據(jù)悉,魯伯特·山德斯將和《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的編劇William Wheeler共同負責《攻殼機動隊》的劇本故事。前漫威主席阿維·阿拉德將擔任該片的制片人,他的最新動向是跑來中國,出任《兵馬俑俠》的制片人。其他聯(lián)合制片人還包括阿里·阿拉德和史蒂芬·保羅。
《攻殼機動隊》并不是山德斯手上唯一的工作,不久前,華納也將籌拍的歷史題材大片《拿破侖》(Napoleon)的導筒,交到了他的手上。(詳情)
導演魯伯特·山德斯
《攻殼機動隊》真人化 有視效無內(nèi)涵?
《攻殼機動隊》是日本著名漫畫家士郎正宗于1989年4月22日開始,在《周刊Young Magazine》海賊版連載的科幻漫畫。雖然最初由于故事主題基調(diào)灰暗而與當時流行的題材和社會氛圍都格格不入,但隨著劇情的展開,士郎正宗優(yōu)秀的編劇能力、畫功、不可不讀的欄外補充文字以及寓意深刻的劇情,都震撼了讀者的心,很快就奠定了其“名作”的地位。
1995年,日本動漫界的怪才押井守將《攻殼機動隊》搬上了大銀幕,拍攝了電影版動畫。該片展現(xiàn)了一個機械與人類的分界變得模糊的未來世界,并探討了一個沉重的主題——生命與機械的定義究竟是什么。影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于2004年打造了續(xù)集《攻殼機動隊2:無罪》,入圍了第57屆戛納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而由神山健治打造的《攻殼機動隊》的電視版系列動畫,也是很受歡迎的佳作。
夢工廠選擇拍廣告出身,用《白雪公主與獵人》一片完成大銀幕首秀的導演魯伯特·山德斯,不得不說是個冒險之舉。特別是對于那些士郎正宗、押井守的死忠支持者來說,他們非常懷疑有著文化背景差異的真人版,能否吸收動畫版以及原作漫畫的奧義和精髓。如果這又是好萊塢打造的一部“有視效無內(nèi)涵”的大片,那只能令人感到失望。
《環(huán)太平洋》算是近年來融入日漫元素比較成功的好萊塢大片
好萊塢著迷日漫改編 幸or不幸?
好萊塢對于日漫圈非常著迷,特別希望將一些優(yōu)秀的經(jīng)典“真人化”。除了《攻殼機動隊》,華納的《阿基拉》(Akira)也將于今年春季開拍,由《創(chuàng):戰(zhàn)紀》男主加內(nèi)特·赫德蘭和渡邊謙主演。此外,另外一部非常經(jīng)典的日本動漫《死神》的改編權(quán),也在華納手中,準備等時機成熟就啟動。
其他的例子還有:新銳導演亞歷山大·阿嘉改編日本人氣漫畫《哥普拉:太空海盜》,計劃于2013年夏天上映,此時也沒了消息。而2001年著名的動畫系列劇《黑街二人組》,也從之前的電影計劃,變?yōu)殡娨晞,Starz電視網(wǎng)將與山姆·雷米合作開發(fā)。
還記得2009年黃毅瑜那部令人慘不忍睹的《七龍珠》么?令許多日漫迷們對好萊塢高喊“求放過”。似乎將日本成功的動漫作品拿到好萊塢,就失去了它的“魔力”。坦白講,改編日漫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翻譯”和“照搬”,文化、意識、理解上的差異,絕對是改編道路上最大的阻礙。而且真人電影所追求的的“現(xiàn)實主義”,有時候和日本動漫的表現(xiàn)模式和手法是背道而馳的,所以從根本上就不成立。
不過近幾年也有些比較好例子以及值得期待的新作:比如去年在中國風光了一把的吉爾莫·德爾·托羅 的《環(huán)太平洋》,就讓機甲和怪獸迷們興奮不已,讓人窺到了一道《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的影子。還有即將上映的《哥斯拉》,雖不是日漫改編,不過也接受了許多日本怪獸電影與怪獸文化的影響。從已經(jīng)曝光的預(yù)告片和劇照看,還是令人有所期待的。所以這股日漫風刮到好萊塢,是幸還是不幸,還是要走一步看一步了。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