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降魔篇》以12.46億的成績稱冠2013年國內影市
在剛過去的2013年,中國電影全年票房超過215億了,但上座率才15%,這就是中國電影的現(xiàn)實,或者說,超現(xiàn)實。但危機遠遠不止于此。2006年是筆者當電影記者的第一年,那年全國票房才20多億元,但好片不少。7年之后,票房增長了10倍,但翻遍全年數(shù)百部電影也難以找到一部眾口一詞的好片子。
令人困惑的是,2013年中國電影票房依舊保持高速增長,但在作品內容質量上卻爭議四起。盡管有徐崢等建立起新的品牌,但不重視實質內容、只追求票房數(shù)字的電影到處都是。不少大牌導演、演員干的凈是損耗品牌效應、打碎觀眾信任的事情,不但忘記了自己的初心,也忘了電影還帶有文化批評的傳統(tǒng)。想在電影里尋找情感安慰的觀眾,驚訝地發(fā)現(xiàn)電影已經跟現(xiàn)實社會一樣浮躁、浮夸。在一陣陣的呼喚“過億”聲中,怎么可能出現(xiàn)《一次別離》那樣震撼人心的作品?于是,在現(xiàn)實面前,夢想再一次失落。
背負品牌之累
“賀歲片之王”馮小剛這個品牌被質疑是2013年電影界的大事之一。盡管《私人訂制》還沒能夠脫離北京王朔文化語境,但這是馮小剛掏心窩子有話要說的一部影片。隨著年齡增長,馮小剛越來越悲觀,在這一年的最后,他通過辛酸的3個小故事針對現(xiàn)實發(fā)聲,每一個都帶有潛臺詞:一個司機想象著自己能夠抵御腐敗,卻發(fā)現(xiàn)誰到了那個位置都一樣;一個俗人導演發(fā)誓要變成雅士;一個清潔工當了一天富人,卻發(fā)現(xiàn)富人生活更煩惱。令人更心酸的是這些并不完全是虛構。不少期待影片能像《甲方乙方》那樣帶來大笑的觀眾看過這部諷刺喜劇之后失望而歸。馮小剛背著“賀歲片之王”這個盛名背得太累,加上商業(yè)需求這副桎梏,他早已失去一個創(chuàng)作者的自由。
透支品牌的不止馮小剛一個。《特殊身份》背靠著的是甄子丹真功夫這個大招牌,但這塊招牌掩蓋不住粗糙的劇本和一顆糊弄的心。每況愈下的票房業(yè)績也證明了觀眾對“甄功夫”信任度的下滑。同理,《警察故事2013》在賀歲檔的大賣,無疑是成龍的品牌效應在發(fā)生作用。但是,影片缺乏讓人記得住的動作場面,端不出一盤主打菜。沖著動作戲入場的觀眾,誰想去看成龍演的文戲?
山寨品牌之囧
盡管《戰(zhàn)國》之后古裝武打大片日漸式微,但奇葩電影出現(xiàn)的概率依舊不低。2013年涌現(xiàn)不少奇葩影片,但令人心痛的是這些山寨“品牌”卻是中國銀幕的構成部分。其中,爛片集大成之作《富春山居圖》劇本好像是小學生寫的一樣,到處都是吐槽點,敘事一塌糊涂,人物關系莫名其妙,觀眾也被后現(xiàn)代農村重金屬夜店風的布景閃瞎了眼。
《小時代》的制造者郭敬明實際上是新一代的瓊瑤,滿足了受眾在現(xiàn)實生活里基本不可能實現(xiàn)的虛幻空想。用編劇蘆葦?shù)囊痪渑u來說,兩集《小時代》的核心就是年輕人做發(fā)財夢。在我看來,這個充滿銅臭的夢做得沾沾自喜、喜出望外,當然如果你硬要到電影院里去滿足這種意淫般的需求那也是你的自由。不過,借用影片的一句臺詞,“我受到了驚嚇!”在我看來,片中大曬奢侈品的態(tài)度、庸俗浮夸的畫面、本該青春卻格外蒼白的面孔都那么令人討厭。當然,第1、2集都很賣座,第3集也會很賣座。
類似的山寨品牌還有不少。范冰冰模仿《非常完美》拍出肉麻當有趣的《一夜驚喜》。同樣蹩腳的還有黃百鳴的《百星酒店》,讓人好奇的是居然還有人上當。管虎+黃渤的搭配本來已經闖出一片名堂,但一部把制作當兒戲的《廚子戲子痞子》,又把兩人辛苦創(chuàng)下的品牌組合打回原形。拜劇本的離奇和不合理所賜,《宮鎖沉香》同樣沒能把“宮”系列電視劇的成功復制到大銀幕上,只留下了于正“從電視界過來拯救電影界”、“要當下一個李安”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