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宇航員加勒特·賴斯曼
▌本文為NASA前宇航員加勒特-賴斯曼(Garrett Reisman)在問答網(wǎng)站Quora上就電影《地心引力》發(fā)表的評論。
《地心引力》是有史以來最貼近現(xiàn)實的太空電影。我指的是,那個叫喬治·克魯尼的家伙長得也太像我了,哈哈。
其實,自從這部電影上映以來,我就不停地被問到對它有何看法。就上周在SpaceX(我工作的地方),我每天都要被問上十幾遍這個問題。我打趣說,“你覺得《地心引力》怎么樣”正在超越“你在太空里是怎么上大號的”,成為每個宇航員最討厭的問題。
因此,為了應(yīng)對這種狂轟濫炸,我試著寫了一點比較正式的影評:
【細節(jié)】
“這部影片在捕捉太空行走的細節(jié)方面做得非常到位!
首先,這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太空呈現(xiàn)和故事本身都絕對引人入勝,而且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3D IMAX媒介的最佳運用!兜匦囊Α窙]有將其作為一種噱頭,而是真正用來描繪出一個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都完全陌生的逼真環(huán)境。
但很多人想要我回答的問題都是:它究竟有多逼真?而人們能對這個問題如此熱心,就已經(jīng)證明了這部影片的逼真程度。如果是一部粗制濫造的科幻電影,沒人會特地跑來問我,它是否能讓我記起真正的太空。
這部影片在捕捉太空行走的細節(jié)方面做得非常到位——遠遠勝過此前的任何科幻電影。作為一名有過三次太空行走經(jīng)歷的宇航員,我可以告訴你,電影中的表現(xiàn)非常靠譜。隔在你跟地球之間的只有你頭盔上的玻璃,這種視覺震撼也被恰到好處地捕獲到了(雖然影片里的地球要比真正能看到的地球更加清晰生動。而且,片中總可以看到一塊趣味橫生的陸地,而實際上,你大多數(shù)時候看到的都是一片稍顯乏味的海洋)。另外,電影中太空行走時的運動和體態(tài)都呈現(xiàn)得非常準確。在真空環(huán)境中觸發(fā)某種運動極為容易,但要停止它非常之難,這些在很多場景中都得到到了精準的體現(xiàn)。
《地心引力》把很多細節(jié)都做對了,想想真不可思議。桑德拉·布洛克所飾演的角色在關(guān)閉通向聯(lián)盟號(Soyuz)的氧氣流時,她所關(guān)閉的兩個閥門是完全正確的。當她想指揮軌道機動發(fā)動機CKD時,她按下的按鈕也完全正確,而且按鈕上的標注也是對的。聯(lián)盟號和國際空間站的內(nèi)部也非常貼近現(xiàn)實,雖然各個不同模塊的位置不太對。
太空碎片的危險性是切實存在的。在我進行第一次太空行走期間,我的搭檔里克(Rick)需要將空間站外的一個手柄取回。結(jié)果拿到里面一看,上面有一個直徑約1mm的洞,一塊太空碎片穿透了這塊半英寸厚的實心鋁材料,看上去就像有人拿一根雞尾酒吸管給這塊金屬戳了個洞。他看著我說,“如果那東西擊中我們中的一個……”這個句子沒有必要說完,因為這種事情應(yīng)該是當場致命的。但我還是指出,鑒于他高188而我高165,所以擊中他的概率要大一點。矛盾的是,正因為這部影片搞對了那么多細節(jié),才導致少數(shù)幾個毗漏顯得尤其讓人不自在。
【紕漏】
“克魯尼絕對沒有理由犧牲自己!
片中確實存在違反物理定律的大問題,以及一些不符合宇航員一般行為操作的小問題。最大的毗漏是,在現(xiàn)實中,你根本無法如此輕易地從一個太空飛船或空間站跳到另一個上面。改變軌道需要耗費巨大的精力并經(jīng)過精心的策劃。哥倫比亞號的悲劇就是明證。就算有機載計算機、滿艙的推進劑還有數(shù)百名地面人員的支持,哥倫比亞號的機組成員仍然沒能安全抵達國際空間站。你環(huán)顧四周,看到一艘太空飛船,然后用帶著一個軟著陸噴射器和滅火器向那個大致的方向飛去就能抵達?這是不可能的。
另一個重大毗漏是——克魯尼絕對沒有理由犧牲自己!一旦被桑德拉抓住,他只會漂在那里。輕輕一拉他的系繩,就可以讓他回到空間站。拿我妻子的話來說就是,如果你抓住了喬治·克魯尼還放手,那你就是個傻瓜。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