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網(wǎng)特稿 9月28日,耗資1.5億的《狄仁杰之神都龍王》(下面簡稱《神都龍王》)將在內(nèi)地公映。在這部徐克的險怪3D版武俠世界里,有“龍王”橫掃戰(zhàn)船的驚險,“水下騎神駒”的奇絢場景。徐克也因此成為亞洲導演中,拍攝水下3D大場面的第一人。
從《狄仁杰之通天帝國》(下面簡稱《通天帝國》)中“玩火”到這次《神都龍王》中“遇水”,徐克再次祭出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讓狄仁杰破獲水下謎案。而其中拍攝難度最高的無疑是水下3D,徐克是如何克服困難,完成拍攝?
▌水下3D,大家心里都沒底
神秘巨浪、水下攻擊,怪獸現(xiàn)身、驚濤拍岸……這一次,徐克把武俠戰(zhàn)場搬到了水中,涉及水下3D制作的部分不少,難度也是步步升級。攝影指導蔡崇輝是徐克3D團隊的固定班底。他透露,剛接到《神都龍王》的劇本時,第一個反應是“這是不可能完成的”。雖然曾拍過水下的戲,也做過水下3D的試驗,但劇本里所描繪的驚濤駭浪、海戰(zhàn)沉船等大型場面,他心里一點底都沒有。
如果采用后期轉(zhuǎn)制3D,無疑會更便捷,徐克卻堅持一定要水下實拍。他的理由是:“在中國現(xiàn)階段的技術(shù)條件下,將普通2D拍攝轉(zhuǎn)制成3D立體電影的效果并不理想,于是,無論是效率還是視覺上來說,《神都龍王》都必須實拍!”該片全程拍攝96天,沒有任何意外,準時殺青。而水下3D的部分,更是只用了短短兩天就完成了。
相比《通天帝國》、《龍門飛甲》,從實際觀影效果來看,徐克的這部新作無論場景、美術(shù)、特效以及3D效果,都有嶄新的全面升級,不斷給觀眾拋出驚喜。監(jiān)制陳國富打比方說:“《通天帝國》是物有所值,有生蠔、牛排;但這部的感覺是,除了什么都有之外,還附送一只大龍蝦!
荷花池和大海戰(zhàn)兩處場景,都用到了水下3D技術(shù)
▌陸地、水下,完全是兩個世界
水下3D拍攝,其實是將3D攝影機放進一個防水的水箱里,在水下進行拍攝。跟普通的水下拍攝相比,3D水下拍攝設(shè)備更為復雜、龐大,因此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把關(guān)掌控就需要更加嚴謹。
徐克透露,能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有賴于整個團隊高效協(xié)作。徐克的老搭檔元彬,以前只需在動作設(shè)計上把關(guān),這次他也必須參與攻克水下動作拍攝的各種技術(shù)難關(guān)。
更重要的是,在水下,連慣有的拍攝思維都必須轉(zhuǎn)變。 “水下與陸地是兩個不同的世界。當你進入水里時,要通過一些細節(jié)和對水性的了解去看待水下世界,不能用陸地上的習慣和知識去做水里面的事,絕對行不通!毙炜苏f。
、 4場水下3D大戲 動用15人團隊
《神都龍王》涉及水下3D的場景一共有4處:開場海戰(zhàn)、荷花池、鰲皇碼頭和最后的終極決戰(zhàn),這4處均是故事的核心場景。為了更好地模擬影片中的場景規(guī)模,《神都龍王》拍攝時在橫店和義烏兩地,分別搭建了多個不同規(guī)格的水池。
徐克透露,拍攝中大量采用了國內(nèi)的制作團隊,核心班底仍舊是《龍門飛甲》的原班人馬。其中僅負責3D攝影的團隊成員就有15人,全部來自北京的一家公司;另外3名潛水技術(shù)了得的澳洲技術(shù)人員則是輔助水下3D的拍攝,后期CG特效則分別由北京、上海、香港、臺灣、韓國的多家公司合作完成。
在《神都龍王》的片尾,是超長的工作人員字幕表。這里面出現(xiàn)了一些新鮮名詞,類似“水下芭蕾舞演員”、“打浪組”等。最初,劇組找了十幾個潛水員去水下布景,但這些潛水員根本不懂怎么擺放這些東西,為此劇組也要專門訓練這些潛水員應該到水下做什么事情,要解決這些新情況,就出現(xiàn)了很多新工種。
徐克與攝影團隊調(diào)試設(shè)備,右一為攝影師蔡崇輝,右二為澳洲的水下攝影師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