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接受采訪
李陽沉思
李陽打老婆,鬧得滿城風雨。隨著事態(tài)發(fā)展,一個搖搖欲墜的“假單親”家庭浮出水面。像大多數(shù)人一樣,李陽的職場行為和人格行為,“華麗麗地”分割開來。
撰稿/劉曉藍
李陽打老婆,鬧得滿城風雨。
8月31日,李陽的第二任妻子、美國籍的KIM微博公開李陽“家暴”,引起軒然大波。事業(yè)正如日中天,李陽卻遭后院起火。隨著事態(tài)發(fā)展,一個搖搖欲墜的“假單親”家庭浮出水面。
隨訪李陽
“李陽瘋狂英語”總部設(shè)在廣州。背依白云山風景區(qū),占地4.5萬平方米,35間全套電教化教室,完全學院化建筑設(shè)計,新校區(qū)才建成兩年。記者隨訪期間,并無學生上課,校園頗為寧靜。甬道左旁掛兩道橫幅:“歡迎全國英語學習者來參加‘兩天兩夜開口說英語’魔鬼訓練營”、“讓我們一起把英語踩在腳下”!
彼時正值李陽主持編輯部會議。他邀請記者與會,“剛才還在談?wù)?lsquo;家暴’,他們都問我‘怎么還不離婚啊’?”
李陽是站著開會的。正在討論《我瘋狂我成功》一書的改版。“編書過程中,如果誰的建議能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單獨算錢。這是一個錢的世界。”錢,看來是李陽的首要激勵機制。
“買床,每個人必須睡覺。這是我們的家園。怎么布置,你們要花功夫。” 李陽把午睡看作是“一件神圣的工作”。
“編輯部做了很多偉大工作,賣不好是市場部太弱智了,公司整個支持系統(tǒng)不夠。比如制作完不成了,我們要支援,全公司要重視。編輯部與其他部門關(guān)系并不太好,李陽努力協(xié)調(diào)。
“門口那棵樹怎么死掉了?把花擺到桌臺上會更好看”,李陽真夠操心的。另外,關(guān)于食堂飯菜、人事招收、各部門關(guān)系協(xié)調(diào)等,李陽也都一一吩咐。
走在校園,英文“俯拾皆是”,果真是“瘋狂英語”。無論教學樓還是食堂,甚至屋頂橫梁都貼滿英文句子,內(nèi)容包括有愛心、勤奮刻苦、報效祖國等。食堂墻壁上貼有照片,拍的是面對飯菜的學員們,手捧課本,朗讀英文。
這里,除了英語,就是李陽。食堂門口兩側(cè)各貼著一行字:“李陽老師愛你們!”李陽的頭像,亦隨處可見。在這里,他像是一位神。
李陽其實很少來總部。學生見到他,老遠就高喊“李陽老師!”態(tài)度十分親密;深陷“家暴門”的李陽還算和藹,回應(yīng)說短信聯(lián)系。還有學生索要簽名。在記者和李陽共同進餐的那個小食堂,墻壁上粘貼著其親傳弟子們的照片,以及李陽的大幅照片。
李陽給記者看一位牧師發(fā)給他的短信,“Turn the scars into stars(把傷疤變成明星),這說得多好”,李陽說。
飯菜是食堂打過來的,味道不錯。李陽開始和妻子以及三個孩子通電話,詢問她們怎么樣,都做了些什么,開不開心,大概七八分鐘。
記者深切感到,“瘋狂英語”以一種家長式氛圍格局經(jīng)營。李陽身邊,跟隨者眾,抗衡者少,制約者無。就連妹妹李寧也畢恭畢敬,以“您”呼之。他的助理大部分很年輕,常伴左右的兩個男助理之一孫澤輝,還是90后。勤奮努力,崇拜李陽。
從最基層的學生上課培訓,到高層決斷,“教主”李陽大多親力親為。“這個公司如果沒有我,一天都轉(zhuǎn)不了”,這話一點不假。他的字體,鋒利如刀,張揚如鞭,剛硬似巖。字體間隔極小,望去有壓迫之感。
李陽表示,過一兩年公司轉(zhuǎn)型成一個上市公司,想“像一個正常人生活作息”。
不過,照他性格來看,這可能性近乎為零。42歲的李陽事必躬親,和諸葛亮、雍正一樣的作派。他已經(jīng)深陷“瘋狂英語”,更像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
李陽的美國籍太太注重家庭生活。她向李陽索要時間,陪伴家庭:“我希望每天早上醒來,都能醒在你的懷里”,而這對于認為“工作比家庭、愛情、友情、親情、財富、娛樂都重要一百倍”的李陽,絕對是天方夜譚。
李陽的工作,永遠不會停下來。這是他的命中注定。
誰成為李陽的女人,首先必須要服從他的事業(yè)。“我不需要家庭”,李陽說,“我的事業(yè)遠比家庭更重要。”而可憐的KIM,難道真要成為李陽輝煌事業(yè)下的炮灰?
童年小李陽:羞澀壓抑
李陽,1969年出生時,正值作為知青的父母支援邊疆。李陽隨外婆在江蘇常州住到4歲,才回到新疆父母身邊。“那時他和父母感情已經(jīng)沒有了,”妹妹李寧如此評價。李寧比李陽小6歲。
“是的。4歲之前一定要跟家長在一塊兒”,李陽算是經(jīng)驗之談。
父親退休前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副臺長、廣電總局無線局局長兼黨委書記;母親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高級工程師,都是高級知識分子。“父母對我還是很粗暴的,打擊性教育”,他似乎有些“懷恨在心”,“父母之間也有很激烈的爭吵”。
童年小李陽,與今是天壤之別:害羞、內(nèi)向、不敢見陌生人。“小時候在新疆,在一個打架的環(huán)境中長大,上學放學都是各種毆斗事件”,這也許培養(yǎng)了他內(nèi)心的沖突。
小李陽學寫字,寫得難看。媽媽生氣看不過,就撕他作業(yè)本。眼巴巴地,小李陽看著20頁的作業(yè)本給撕成了2頁,無所適從。
“母親是一個很怪異的人。太怪了”,李陽至今如此形容。采訪時意外得知,那天正是母親七十大壽。于是,他讓李寧撥號“打前陣”,和母親打了個招呼,很短,不足一分鐘。
李陽說,他年輕時候去做臉部理療,儀器漏電,李陽也不敢吱聲,“我就咬著牙挺著,后來發(fā)現(xiàn)我臉上的肉都快烤熟了!”臉上從此留下一塊疤。
這時的李陽,性格壓抑,迷茫不安。
甜蜜邂逅
和所有的戀情一樣,最初總是最甜蜜的。
李陽創(chuàng)立“瘋狂英語”后,1999年受邀去吉林市演講;當時擔任邁阿密教師聯(lián)盟總干事的KIM,29歲,作為訪問學者,前往吉林市考察英語教學方法。松花湖上的客船上,他們意外邂逅。
“狡猾的”李陽上前,操純正的美語“假裝”美國人,和KIM搭話。KIM竟然信以為真,她甚至失望地說,來這里是想認識中國人,沒想到還是碰到“美國老鄉(xiāng)”。當她后來得知真相后,笑著跟李陽說,“你真的可以以假亂真”。
時值盛夏,頭頂烈日炎炎,船下湖水粼粼。得知KIM是游泳健將,李陽又出“壞點子”:他問KIM敢不敢跳下去?李陽話音剛落,KIM便飛身躍下,“這有什么不敢?!”她在湖中暢游起來。“她還真游得挺好!大家都非常開心”,回想邂逅,李陽微笑。
“我就馬上邀請她參加廣西陽朔的‘首屆瘋狂英語強化集訓營’,也很欣賞她”,后來,李陽對KIM頻頻發(fā)出加盟邀請。KIM也出乎意料,中國人學習竟然如此主動,很有成就感。最終,她辭去原來工作,加盟當時還在廣州越秀區(qū)黃花崗公園附近的“瘋狂英語”總部,擔任美籍總編輯。
二人一起工作有四五年,那時,KIM負責所有出版書籍的校稿和最終審稿。她曾在美國就讀英語專業(yè),功力深厚。“KIM的教學能力、工作能力、應(yīng)急能力,都很出眾”,有員工這樣評價。李陽也說,“我們在一起工作,真的很默契。”
日久生情。大女兒出生兩年后,在浪漫之都拉斯維加斯,他們辦理了結(jié)婚手續(xù)。
然而,12年后,一個搖搖欲墜的“假單親”家庭浮出水面。
“家暴門”事件還原
8月31日,“家暴”的那天上午,據(jù)李陽說,老婆KIM想讓全家在十一黃金周回美國度假。而假期肯定需要上課,李陽回答絕不可能。繼而舊賬被翻出來,她“開始狂囂,從上午8點到中午12點半”,李陽回憶,“我一直咬牙。跟她說,‘你不要再說了,我已經(jīng)不行了,you shut up(你閉嘴)!’她聲音越來越大,說:‘you! Shut up!(你閉嘴!)’我一下子就暴了。”
李陽看到KIM從沙發(fā)上站了起來,“以為她又要發(fā)飆了,砸東西什么的”,李陽一個箭步上去,“把她按在地上了,我就把她的頭撞到地上了,撞了好多下……”,李陽如此描述。
雙方積怨已久。金發(fā)碧眼的KIM在中國居住12年之久,孤獨;獨自養(yǎng)育三個女兒,過著假單親生活,哀怨;看到朋友們聚會都是出雙入對,自己形單影只,不快。
這次家暴,渾身是傷的KIM沒有入鄉(xiāng)隨俗像大多數(shù)中國女人那樣息事寧人。她決定,給公眾一個絕對真實版的李陽:將“家暴”大白天下。從其公開的微博照片,可以看到李陽下手夠狠。KIM額頭瘀血紅腫,耳朵血跡斑斑,膝蓋亦是傷痕累累。
輿論嘩然。多年來從事中學生英語教育和家長家庭教育,李陽面對妻子如此“殘忍”,最小的女兒Lydia就在“家暴”現(xiàn)場目擊整個過程,這是一種什么場景?
此后整整十天,李陽對“家暴”絕口不提。李陽的妹妹李寧否認此事。工作人員要不稱“不插手家事”,要不稱微博造謠。一時眾說紛紜。
無奈KIM徒勞“隔空打穴”,“瘋狂”李陽變淡定,拒不接招。有網(wǎng)友留言:李陽,你老婆喊你回家離婚。
李陽絕不可能淡定。9月9日,他從上海飛回北京,從機場直接趕到派出所。
“我們在警察局又差點吵起來。”李陽說,“警察都說了,‘拜托,李老師,閉嘴好不好,你就承認一切都是你錯’”,他又說,“夫妻兩個人,可以是深層次的交流,也可以是敵人。這種關(guān)系,太獨特。”
因為涉外,北京市公安局領(lǐng)導甚至發(fā)話當?shù)毓簿,要求妥善處理此事?/p>
雙方最終達成四點協(xié)議。“一是保證不再實施暴力,二是我要在微博公開道歉,三是去找心理咨詢師,四是向婦女心理咨詢中心捐贈1000元,讓他們幫助更多人咨詢”,李陽說。
9月10日下午2時許,李陽“瘋狂英語”官方微博正面回應(yīng):“我向KIM正式道歉,我對她實施了家庭暴力,造成了身體和心靈上的嚴重傷害,對孩子也產(chǎn)生了不良的影響。我也向所有人道歉,我將深刻反省我的行為。”
李陽夫婦的第一滴血,其實10年前就已發(fā)生。具體原因,李陽說他記不太清了,“當時在辦公室,我們倆打架,很多員工都看到了”。
2009年,KIM賭氣,把李陽的電腦軟件刪掉。當時“我馬上從廣州飛過來 見了面,一個巴掌打下去”,李陽自述,“這東西我絕對不能容許,事業(yè)比我的孩子、女人還重要”。
李陽開始接受媒體采訪。KIM大失所望。她認為李陽舍本逐末,“只為塑造個人形象,依舊不顧家庭”,KIM甚至大罵李陽兄妹“是騙子”。她感到被無視,不被尊重。
雙方又陷入僵局,“局面差點再次失控”,李陽說,“按照心理醫(yī)生的建議,彼此分開冷靜,我就搬去了酒店。”
性情李陽
“要是別人,肯定很內(nèi)疚誠懇地向公眾道歉。我不會”,李陽說,“我吃蛋白粉(保持精力充沛),等到電視采訪的時候,還會把發(fā)型做得很精神。”
李陽開始表態(tài),“我跟我太太結(jié)婚12年沒什么感情,結(jié)婚只是為了研究家庭教育”;“我的事告訴大家這個世界上沒有童話”;“我的很多朋友發(fā)短信給我說打老婆不算什么大事”,李陽,甚至把自己的“邪惡”正;瑢γ襟w大放厥詞:“這事情很多家庭都在上演。”
這“大逆不道”的言論,就像一顆重磅炸彈,已遠遠超出中國人的生活經(jīng)驗和傳統(tǒng)習慣。情緒化語言泛濫的李陽,在攝像機和電話聽筒面前,他似乎興奮過頭。莫非他真不知道,每句話,都會被輿論逐句拎出當作“呈堂供詞”?自己的家庭教育事業(yè)之所以“吃得開”,和他有一個美國老婆有很大關(guān)系?
瞬間,指責、謾罵,鋪天蓋地。不用老婆KIM幫忙,李陽自行踏上風口浪尖。
李陽不怕。他的自傳書中早曾寫道,“請打擊我吧!請折磨我吧!請攻擊我吧!請侮辱我吧!請冤枉我吧!請迫害我吧!因為你,我終于戰(zhàn)勝了自己!”李陽,與天、地、人斗,都是其樂無窮。莫非,負面言論正中李陽“下懷”?
“網(wǎng)絡(luò)時代,就是提供大家泄憤的機會和自由。只要不反黨反社會,就有存在的價值。既然要做公眾人物,就一定要付出代價,而且要愿意付出。這把雙刃劍,最終還是態(tài)度問題。”李陽甚至有點“受虐狂”,他說:“我是什么都可以受得了的。”
“你們難道要我對著鏡頭哭嗎”,他想殺出一條血路。這和“瘋狂英語”的精神一脈相承。
沒錯。這就是李陽。他不僅是“暴徒”李陽,更是一個“性情”李陽。
“NO WAY!他真在采訪中這么說了嗎?他公司上市了嗎?有打算的話,還是花錢請個好點的公關(guān)公司吧”,《華爾街日報》中文網(wǎng)主編、《亞洲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袁莉曾在微博中對此發(fā)表個人意見,“每句話都政治不正確。難道他想讓大家同情他如此口無遮攔?這世道真奇特。”
對李陽,有什么政治上正不正確?其實從某種意義上,沒有這種性情,也就沒有“瘋狂英語”和他事業(yè)上的成就。
李陽“瘋狂強迫”的性格,在造就他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也“毀”了他。腰挎這把雙刃劍,李陽的路數(shù)似乎命中注定。
也許,他不合我們的倫理法則、社會道德和風尚。不過,他是真實的。敢怒、敢罵、敢恨、敢爭、敢于自我曝光!而大多數(shù)的中國人,多是萎靡而陰柔的。比起那些真小人偽君子,他秉性其實并不壞。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專職咨詢師、高級專家張亞認為,根據(jù)其童年經(jīng)歷,李陽的確受到一定的創(chuàng)傷,“從心理學中關(guān)于依戀理論上看,他比較像是回避型,即回避真正情感上的親密關(guān)系”。比如,李陽說自己只愛陌生人;婚姻是為研究西方家庭教育,看似冠冕堂皇,“然而通常意義上的婚姻關(guān)系首先是應(yīng)該愛”,張亞指出,“李陽可能對親密關(guān)系非?謶”。
“如果家庭親密關(guān)系的回憶多是痛苦創(chuàng)傷,自然就會缺乏勇氣去建立親密關(guān)系。李陽還認為工作比感情‘快樂重要一百倍’,二者其實有一定必然聯(lián)系”,張亞表示。
對于KIM,李陽的妹妹李寧跟記者透露,“去年3月,KIM瘦得皮包骨,我穿大半個北京城去看她,還陪她去醫(yī)院,跑上跑下。她當面感謝我。但背后卻跟別人說,我像一個保姆在看管她。”這讓李寧抱屈,又迷惑不解。員工中又有人指出KIM歇斯底里。
“如果KIM有歇斯底里和自虐傾向”,張亞對此指出,“甚至有人格偏差,那么的確會有‘熱衷’激怒對方、‘點燃’對方的傾向。那就真成了一個巴掌拍不響。”
張亞也指出,“李陽的內(nèi)心似乎有個空洞,需要用成功去填滿,用成就去證明,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東西都沒法給他帶來安全感。與他人的親密關(guān)系其實反映得是我們和自己的關(guān)系,可以猜想的是,李陽心里這個暴力的部分,其實也是針對他自己的。”
張亞進一步指出,“我在采訪視頻上看到的是一個非常疲倦、僵硬的中年男人,他提到自己一年坐三百回飛機,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他對自己,也是同樣暴力的、冷酷的、控制的。”她比較確定的是,李陽目前其實非常需要真正的休息以及幫助。
[次頁標題= 導航短標題=]
“麗娜華的Mom”所發(fā)的頭部受傷圖片
“麗娜華的Mom”所發(fā)的耳朵受傷圖片
對話李陽
這就是李陽,一個身與心為敵的矛盾體。
撰稿/劉曉藍
童年不快 長大“博愛”
新民周刊:對于這次事件,你的父母知道嗎?
李陽:好像不太清楚。(問遠在辦公室那頭簽報銷單的李寧)爸媽知道這件事兒嗎?
(李寧:“知道。但我否認了。爸爸從衛(wèi)視中文臺看到了。”)哎喲喂(嘆氣)。父親算廣播電視界的老功臣了。估計有朋友告訴他,但他癱瘓了,最多看看電視。
(李寧:“沒敢跟我媽說。”)對,我媽有點兒神經(jīng)受不了。
新民周刊:父母對你怎么樣?
李陽:父母對我比較粗暴的。重要一點還是,我的父母不會教育。我父親也是不懂得“賞識教育”,從小打擊性教育。我現(xiàn)在連“爸爸、媽媽”兩個詞都叫不出來。我得下很大的決心,才會出來半個“媽”字。她脾氣非常怪。我都希望我爸重新找一個。太怪了。死不改悔。我妹妹也是(很怪),離了一次婚,就不想再結(jié)了。我們倆都很怪。
新民周刊:對家庭兩個字怎么看?
李陽:有時想,我為什么需要一個家庭?我會耗費很多精力,無奈。男女應(yīng)該呆在一起很舒服,不用裝,但很照顧對方情感。男的是不是會關(guān)心人,女的是不是很賢惠,這跟家庭教育、跟媽媽關(guān)系太重要了。
新民周刊:你是不是把對家庭的感情,轉(zhuǎn)移到你的學員中去了?
李陽:對,全天下孩子都是自己的,這樣才能普度眾生。愛誰不喜歡誰,太狹隘,一定會帶來巨大的痛苦,博愛很重要。
就算我的三個女兒,有兩個查出來不是我的血統(tǒng),不是我的DNA,那又有什么關(guān)系?我特反感男人說,孩子不是我的。那又怎樣?根本無所謂。爭奪財產(chǎn)的時候,親生孩子照樣更狠。
所以,血統(tǒng)血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給孩子怎樣的習慣。我從我太太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也是功利主義(笑)。美國教育真好,品德很好,永遠為對方著想。
新民周刊:你有沒有覺得,隔離了自己對家庭的情感?
李陽:情感是不需要被尊重的,情感有時是脫韁的野馬,不一定都是對的。感受雖然真實,但有對錯之分。其實,有多少太太和丈夫會遇到更喜歡的人,如果追求這真實,這國家就完蛋了,還怎么混哪。
你到底愛不愛我
新民周刊:你以前說不愛KIM,現(xiàn)在呢?
李陽:以前是不愛,F(xiàn)在我崇拜她,崇拜她的那些優(yōu)點。我現(xiàn)在不知道什么叫愛?愛是性的吸引?我覺得,我跟誰組建家庭都可以,哪怕街上隨便找個人。
新民周刊:你覺得她愛你嗎?
李陽:嗯。一會兒哭一會兒鬧的。但這種愛挺恐怖的。哎呀,也不能太要求別人寬容了。
新民周刊:這種愛讓你感覺不舒服?
李陽:對啊,愛我就不要抱怨,當年不愛你是事實啊,F(xiàn)在可以說是愛了,愿意付出,為對方著想,規(guī)劃家庭的未來。
新民周刊:你一直強調(diào)夫妻要志同道合,你和KIM呢?
李陽:大方面是不錯。她一個人帶三個孩子,確實太難,但帶得很好。天天跟三個孩子在一起,沒有成年人交流。朋友聚會都是出雙入對,她就覺得自己不完整。期望沒有得到滿足。而我不但不滿足,而且沒有重視。
新民周刊:你覺得這種狀態(tài)可以改變嗎?
李陽:決心下過不止一次。希望這種極端的事件以后,能夠讓我和她產(chǎn)生一定的改變。
新民周刊:你們兩個都比較火爆?
李陽:是。都跟壓力大有關(guān)。我每天都打電話關(guān)心她,這是中國式的;她說,“我想早上醒來的時候,醒在你的懷抱里。”不可能。如果沒有孩子,我相信我們會做得非常好。她很受學生歡迎,工作能力強。但老三只有兩歲半,所以她絕望了。她說,我們不要老三多好。
新民周刊:你們之間還是有感情的?
李陽:我們感情應(yīng)該說是很深的(語氣加重)。否則不會打打鬧鬧這么多年。但是需要智慧。
新民周刊:如果可以,你希望她做出哪些改進?
李陽:脾氣好一點,說話溫柔一點。三分聽話七分聽音嘛。她發(fā)火會很粗暴、丑惡那種,本身又是那個樣子,你看(微博)照片了對吧。發(fā)火像魔鬼一樣。她太多抱怨。人要祥和一點,佛教說的。
新民周刊:你信佛嗎?
李陽:佛教很多觀點是好的,人要祥和一點,不要那么多斗爭。她信天主教沒信好,愛要恒久忍耐。誰愿意在一個火藥味的家庭呆著。
新民周刊:如果你需要改進,那會是什么?
李陽:可以的話,希望公司發(fā)展之后,能夠像一個正常人生活。能夠給孩子們慶祝生日,出席學;顒,花更多時間跟妻子在一起。我們也策劃過好多事兒:單獨去香港一天,去上海“療傷”。
新民周刊:你把最后的決定交給了她?
李陽:我把最后的決定交給了上帝和她。
如果分開……
新民周刊:據(jù)我所知,你們沒有做婚前財產(chǎn)公證,對么?有報道說,她當時想(公證),但你拒絕了?
李陽:沒有這回事。2005年,老大都已經(jīng)兩歲,才匆匆在拉斯維加斯(登記)。10分鐘就辦完了,特快,一會兒一個(笑)。本來我都沒打算辦手續(xù)。
新民周刊:您說的“本來”是指?
李陽:被逼無奈辦的。她肯定要逼著跟我辦張結(jié)婚證,希望有個保障。我之前離過一次婚,不想再辦結(jié)婚證了。
新民周刊:有報道說,如果你們離婚,她會拿到公司股份,從而影響上市?
李陽:這個沒有。按照拉斯維加斯的結(jié)婚證,還不知道會怎么處理,需要問律師。但是,她們不會(拿到股份)的。我最多給她一筆錢,讓她住下來就可以了。我們可以自己定的。
不會財產(chǎn)分割,那就要調(diào)查資產(chǎn)。我還欠債幾千萬呢,起碼我欠印刷廠兩千多萬。
新民周刊:你對媒體說,你不需要家庭?這些在傳統(tǒng)觀念看來不能接受。
李陽:我必須說出自己真實的東西。我真的是不需要家庭。媒體歸于平靜之后,我也不想再維持這個家庭了。
愛她不代表就要家庭,愛她就給她自由。她想回美國嘛,就幫助她回去。她必須要回去了。她離開自己國家太久了。駕駛執(zhí)照過期,教師執(zhí)照作廢,她覺得自己失去很多。
新民周刊:你覺得她失去很多嗎?
李陽:我覺得無所謂。她回去可以找份工作,她也需要工作上的成就感。錢方面,不會讓她很艱苦,方方面面會照顧好。如果需要,會辦簽證派一個助手去美國照顧她。
新民周刊:既然你跟媒體說“我不需要家庭”,豈不是結(jié)局會很明朗?
李陽:不明朗。她如果需要我在,才能讓家庭保持精神健康,我就會繼續(xù)維持。如果她會快樂幸福一點,我會繼續(xù)存在。愛就是成就對方。我現(xiàn)在最擔心她身體崩潰,精神崩潰,怎么辦?三個孩子怎么辦?
愛江山不愛美人
新民周刊:你覺得事業(yè)和家庭是矛盾的?
李陽:對我來說是。我離開家,就突然覺得好自由。不用猜對方心理,不會做不想做的事。我也告訴過她,“沒有你,我可以工作得更好”。積怨已久,分分合合。很累人,周邊人也很累。事業(yè)不僅帶來快樂,更帶來意義。因為你在幫助“度”很多人。
新民周刊:多久回家一次?
李陽:我一個月只回一兩天。因為要養(yǎng)活這個企業(yè),六七百人。三年前就說拿時間來陪家人,但都沒做到。
每次回來第一天,先“裝”和諧,第二天她想要說問題的時候,我要坐飛機走了。情緒慢慢積累。她們四個生日我都記不住。但是我本人也不過,覺得是浪費。還是說我不太正常。
新民周刊:他們說你受到軟暴力,你覺得是嗎?
李陽:對啊,我覺得是軟暴力。語言暴力。她語言能力非常強,我發(fā)一條短信,她能發(fā)十條。太厲害了,得理不饒人。
新民周刊:你對她的教育模式還蠻認可的?她是典型的美國教育嗎?
李陽:就是因為認可,才有老二老三出來的。我認為挺典型的。剛開始我覺得她了不起,其實美國家庭都這么教育。比如小孩一旦會走路,就不給抱,這在國外是一個法規(guī)來的。
“瘋狂英語”有多瘋?
新民周刊:瘋狂英語有沒有改變你的性格?
李陽:不會,但帶來很多麻煩。因為瘋狂永遠是負面的,瘋狂殺人、瘋狂放火、瘋狂貪污,然后我非要把它變成正面的。這是品牌很難的一個地方。就有人說,“瘋狂英語”瘋狂家暴。如果幾年前,絕對接受不了,現(xiàn)在我很坦然,覺得應(yīng)該有這個勇氣讓別人說去。
新民周刊:事件發(fā)生十天后,你才有回應(yīng),你還挺“冷靜”。
李陽:我不是很冷靜,但我要通過智慧把自己變得很冷靜。其實我缺乏智慧、缺乏口才。我小時候是口吃的。然后說話不完整,思想不深刻,經(jīng)常說錯話,現(xiàn)在還能創(chuàng)造一些名言了。
新民周刊:當時身邊人什么反應(yīng)?
李陽:身邊人就想辦法對付這個危機,建議我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她發(fā)現(xiàn),我的追隨者所想的,都是如何保護品牌和個人形象。不問是不是有恐懼感,而是說對李陽老師傷害太大了。
新民周刊:你是個工作狂嗎?
李陽:我也不是工作狂,誰愿意是工作狂。是這樣,當人失去工作,就沒有價值。至于享受家庭天倫之樂,第一天和孩子做做飯,我還是有興趣的;第二天,我就沒興趣了。當然,還是需要改造自己。我喜歡從懸崖上往下跳,跳的過程當中漲智慧。翅膀長出來,然后落地。我逼自己往下跳,蹦極。
新民周刊:工作真的這么忙?
李陽:這么多年逃脫不了類似的命運,企業(yè)的特點就是以我為核心,我不轉(zhuǎn)企業(yè)就不轉(zhuǎn)了。大年三十都在工作。 我妹妹也放棄了家庭。孩子在北京,才三歲。她常駐廣州,兩個禮拜回去一次。不過換個角度思考,也鍛煉了能力!
新民周刊:中國不只您一個人企業(yè)家,為什么沒有聽說他們同樣的情況?
李陽:中國打老婆的事兒一般不會說出去,最多兩個月不回家。中國很多企業(yè)家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干脆把老婆送到美國去,守活寡,這種情況特別多。
事業(yè)危機
新民周刊:我看有些家長很在意“家暴”事件,你怎么看?
李陽:我會告訴家長,負面正面,天天聽到。我會寫一篇長篇文章,蓋棺定論,對事情的全面反思,不會自作聰明來辯解。
成功與否,在于我的英語教學方法到底能不能幫到大家,以及我的家庭教育是否可以“度”千家萬戶。一切在于我的教育模式和產(chǎn)品質(zhì)量,負面東西會帶來暫時影響,核心還是我自己的改進。
新民周刊:如何看待網(wǎng)絡(luò)那些負面評論?
李陽:它能讓我更好地改進自己。有句話寫得很好,“批評你的人都是對的,無論他們說什么。”批評中有很多真理,永遠感謝批評你的人。
這些負面根本算不上,劉少奇死的時候七尺長發(fā),鄧小平被打成反革命,這是徹底地顛倒黑白,他們都能夠活下來。我喜歡對比,挺好的。對比不是你能決定的。你必須找到你自己的方法,解脫。
新民周刊:你很上進。
李陽:我只在乎,自己的情商、智商,能不能改進,即使是在監(jiān)獄。這才是不變的東西。我有很多榜樣,曼德拉被監(jiān)禁27年。如果是我,出獄就把監(jiān)獄給炸了,絞死那些迫害我的人。所以我不能成為他(笑)。他邀請毆打過他的獄卒參加總統(tǒng)就職典禮。
新民周刊:你對外宣稱,剛開始很生氣,當發(fā)覺自己可以推進家暴立法,便決定配合。常理來看,邏輯上不太通順,你覺得呢?
李陽:我覺得通的。一下子高尚了嘛,從“小我”變“大我”了。小我永遠是生氣的自私的,肌肉是練出來的,角色要轉(zhuǎn)變嘛。這是一個習慣性動作。負面,總不能泡三個月啊。這是真實的一部分。
新民周刊:不覺得這種解釋生硬嗎?
李陽:因為它已經(jīng)發(fā)生了,你必須給自己找到高尚的理由。有評論員不認可,我的人生是我的人生。沒關(guān)系。評論員,只是影響到一部分弱智家長的選擇。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