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娛樂訊:《我是植物人》主創(chuàng)做客騰訊。作為一部小成本影片,《我是植物人》以立意取勝,首映之后獲得連連掌聲,但是,文藝片如何打破叫好不叫座的魔咒呢?
6月19日晚,第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新片展映單元暨電影頻道傳媒大獎頒獎,《我是植物人》的編劇謝曉東,獲得最佳編劇獎。
小成本影片《我是植物人》以其對社會現實問題的關注和批評,在放映結束后收獲了陣陣熱烈的掌聲。導演王競笑著表現,《我是植物人》應當是此次參加上海電影節(jié)的影片中成本最低的一部,而他盼望傳媒可以“多關注一下我們這些缺錢但不缺精力的電影,而不要總是關注那些除了錢什么都缺的電影”。
編劇謝曉東認為《我是植物人》是一部融合社會昏暗現實與人性溫暖色彩的懸疑類影片。
最難把題材變?yōu)楣适?
影片講述了娛樂記者劉聰在跟蹤偷拍明星的過程中驚醒了植物人朱俐,之后發(fā)明朱俐供職的醫(yī)藥公司暗藏著驚人的機密,并與朱俐共同揭穿此事的故事。懸疑一步步揭開,抵觸一點點深入,這部電影向人們展現了一個鮮為人知的范疇。
謝曉東稱《我是植物人》的劇本寫了兩年,難就難在如何把這樣一個冷僻的題材變?yōu)楣适。這絕不是說我要打黑,我要打假那么簡略,而是真正要把觀眾吸引住,這一點是很難的。
對于劇中植物人朱俐的扮演者馮波來說,最大的挑釁就是觀眾是否信任在這個世界上,植物人真的可以走進社會。這個使人佩服的過程要完整通過人物的表演來展現,并且是在不知不覺中將觀眾帶入其中。
絕不僅僅供給簡略的道德斷定標準
這些年有關道德標準題材的影片也不少,相比之下,導演王競認為《我是植物人》的劇本比一般影片好在立意深入,而且往前多走了幾步,而絕不是僅僅供給一個簡略的道德斷定標準。
從一個更加深入的角度去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中國人的道德底線畢竟在哪里,是主創(chuàng)團隊經常思考的問題。在“造假”這個大的環(huán)境背景之下個人應當扮演什么角色,是這部電影的一個大的命題,而不是像哪個處所長了瘡,把它揭下去那么簡略。
曾有很多人問劇中演植物人朱俐的馮波,劇里的情節(jié)發(fā)展到這個地步可能嗎?片中的角色如果從現實的角度去看會自首嗎?馮波坦言在她眼里朱俐是一個有所擔負的人,也別無選擇,所以劇情會這樣發(fā)展是合理的。
主創(chuàng)們表現這部影片激發(fā)起了人們對很多社會問題的反思,這也是他們最樂意看到的。(文/邱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