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塔晶總是在錯誤的時間做出了錯誤的決斷,而這些影子,在這些長期事跡差的私募身上也總是都能看到。
塔晶一直聲稱自己是價值投資者,和塔晶同樣都聲稱自己是價值投資者的還有林園,林園在最近湖北衛(wèi)視公開接收節(jié)目采訪的時候還在講自己一直重視的是公司的價值,稱自己還去過很多公司進行過實際調(diào)研,自己看中的這些公司和行業(yè)并不必定就是市場上所吹捧的。
據(jù)懂得,林園的選股鐵律是:一、選股時要買跟蹤3年以上的企業(yè);二、選自己熟悉的行業(yè);三、選未來3年“賬好算”的企業(yè),切不買未來盈利不斷定的公司。而這些鐵律也正是被稱為“中國巴菲特”的原因所在。
林園的神奇,在于他的資本從1989年的8000元猛增至2005年的4億元,找到最合適的投資模式和優(yōu)質(zhì)的股票,讓他成為牛市中笑傲大盤的贏家。
但是,如果市場產(chǎn)生變更的時候,鐵律失效了,鐵律也就不成為鐵律了!安徊俦P”的林園,則用滿倉迎接了2008年的暴跌,令旗下信托虧損至幾近本來的6折。
2008年大洗牌,讓林園等的炒股冠軍栽了跟斗,“民間股神”阮杰也在之后一蹶不振。
之前阮杰還因為事跡不佳間接涉嫌違規(guī)操作。雖然阮杰在媒體面前還是大肆宣傳自己的那套理論,保持不放松,但沒有實際事跡支撐的言語實在乏力。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