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咱們的阿Q同志也像趙太爺一樣的有錢有勢,如果咱們的阿Q同志是個縣長、鄉(xiāng)長,哪怕是個保長,只要帶個“長”子,再去向吳媽發(fā)出“困覺”的邀請,吳媽確定不會拒絕,不光不會拒絕,還會以此為榮,四處夸耀呢。從阿Q進(jìn)城返鄉(xiāng)后的情況來看,吳媽的這種蕩婦心態(tài)表露無疑。
返鄉(xiāng)后的阿Q,在女人們的心目中似乎變了一個人,看他身穿綢袍、遲疑滿志的樣子,顯然混得不錯,女人們又是愛慕,又是愛好,一個個逢人便說阿Q如何如何,甚至“眼巴巴的都想見阿Q,不但見了不躲,有時阿Q走過去,也還要追上去叫住,”阿Q的大名一時傳遍了未莊的閨中,成了未莊女人心中的“白馬王子”賈寶玉了。而在這些女人當(dāng)中,吳媽、小尼姑都在其中,就連哪位年近50歲的鄒七嫂也拉著11歲的女兒參加“追星”的行列。
此時的阿Q如果再想摸摸小尼姑的臉,或者再提出與吳媽“困覺”,后果確定不一樣,別說小尼姑和吳媽了,就是鄒七嫂家里的11歲女兒,難道我們的阿Q不能染指?要知道,在女人的心目中,象征著財富地位的“綢袍子”就是她們的軟肋,女人對于財富地位的興趣,遠(yuǎn)比自己的所謂貞潔、清白重要得多了。趙炎認(rèn)為,魯迅先生的巨大也正在于此。
可以想象的是,盡管咱們的阿Q同志為了生計所迫,不得已以區(qū)區(qū)九文錢的價格賣掉了“綢袍子”,他又將面臨未莊女人的白眼,但是,吃一塹,長一智,聰慧的阿Q同志還會再次進(jìn)城,然后再次穿著“綢袍子”返鄉(xiāng),女人們還會照樣為之猖狂。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