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建告訴記者,海南的百歲老人遍布全省各市縣,這與海南生態(tài)環(huán)境獨特,鄉(xiāng)村植被茂密,氣候適宜有直接關系,“我們的百歲老人之所以能夠長命百歲,最主要的是得益于寶島的獨特的生活環(huán)境”。
百歲老人主要集中分布北部沿海區(qū)域
根據(jù)2009年我省老人的分布情況,省老齡委繪制了海南長壽老人分布圖,詳細標注了我省百歲老人的分布情況!跋嚓P專家看到這個圖后稱這就是活生生的長壽密碼”。許永建對照著長壽老人分布圖分析,百歲老人分布和緯度、氣候環(huán)境有直接的關系。
分布圖顯示,百歲老人密度較高的地區(qū)主要是在北部沿海區(qū)域,“以儋州的光村鎮(zhèn)、屯昌的南呂鎮(zhèn)和萬寧的禮紀鎮(zhèn)三點連成的一線區(qū)分,北部區(qū)域百歲老人密度明顯高于南部,這說明長壽與緯度有關”。值得注意的是,密度高于每10萬人中有9位百歲老人的市縣,除了北部沿海區(qū)域外,還有五指山市,“該市屬于雨林茂密區(qū)域,氣候宜人,所以那里的百歲老人密度也相對較高”。
許永建介紹,北部區(qū)域和雨林高覆蓋地區(qū)的百歲老人密度均高于10萬人中有12位長壽老人這一比例。沿海地區(qū)百歲老人相對內陸更密集,海口和儋州的火山灰覆蓋地區(qū)百歲老人密度最高,這些地區(qū)的水、土富含有益人體的微量元素。
中國第二壽星
及婚齡最長夫婦均在我省
據(jù)統(tǒng)計,全省共有10對雙方年齡都在100歲以上的“雙百夫婦”,分別分布在?、臨高、萬寧、陵水、澄邁和昌江等6個市縣,其中夫妻雙方年齡相加超過210歲的有2對,婚齡超過80年的有4對,婚齡最長夫婦是生活在陵水縣本號鎮(zhèn)長甬村委會長埇村的張萬經(男)和王玉秀(女)老人,他們已經結婚84年,“這也是全國婚齡最長的夫婦”。
去年10月,本報獨家報道了海南最長壽的老人——文昌翁田鎮(zhèn)周良村的郭方姬老人,她今年119歲,這位跨越了三個世紀的百歲壽星,也是目前全國的第二壽星。
海南老年人收入水平明顯低于社會平均水平,農村老年人收入水平明顯低于城市老年人,低收入老年人主要集中在高齡組。我省城市老年人年人均收入約9953元,相當城鎮(zhèn)居民年人均收入的78.99%,經濟收入以退休金為主;農村老年人年人均收入約3277.8 元,相當農村居民年人均收入的74.65%,經濟收入以生產經營性收入為主。
百歲老人是一個特殊的老年群體,但也絕對不是大家想象得那么神秘和怪異,其實很多百歲老人就生活在我們的身邊!氨热缬械陌贇q老人至今還在交黨費,還有百歲老人沒有親人,一直由鄰居照顧等等!痹S永建說,他們能在海南頤養(yǎng)天年,除了自然環(huán)境外,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也保證了這些老人的生活。
許永建介紹,我省是唯一一個為老年人立法的省份,通過政策和地方立法保證了高齡老人的相關優(yōu)待。從2006年起,我省開始發(fā)放百歲老人長壽補貼,這也是全國唯一一個百歲老人能享受到省級補貼的省份。在省級補貼的基礎上,三亞、東方、文昌、白沙、陵水和澄邁等7個市縣還下發(fā)了市縣補貼。
百歲老人大多愿與家人一起居住
百歲老人心態(tài)淡泊寧靜,處世善良溫順,性格樂觀曠達,且多愿與家人一起居住。在2009年5月的調查中,海南省老年人家庭戶規(guī)模平均5人,兩代戶、三代戶和四代戶大家庭戶合計占75%以上,其中三代戶老年人家庭占多數(shù);獨居和老年夫婦戶的純老年家庭戶約占21.0%以上。主要居住方式的年齡分布,兩代戶主要集中在低齡年齡組,三代戶主要集中在75歲以上中、高齡年齡組,四代戶主要集中在低齡年齡組,老年夫婦戶主要集中在60~74歲低、中齡年齡組,獨居戶主要集中在75歲以上中、高齡年齡組。
調查顯示,80%的老年人選擇愿意與子女一起居住,主要是生活在大家庭戶的老年人愿意延續(xù)與子女一起生活的居住方式。城市三代戶占63.4%,兩代戶占18.5%;農村三代戶占52%,兩代戶占31.2%。老年人與成年子女居住在一起,可以得到經濟贍養(yǎng)、生活照料和情感慰藉等方面的支持。另外,還有一部分老年人愿意入住養(yǎng)老院或敬老院,城市占5.2%,農村占13.8%。這部分老年人家庭的居住類型,以三代戶占多數(shù),城市占63.4%,農村占52.2%;兩代戶其次,城市占18.5%,農村占31.2%;再次是老年夫婦戶和獨居戶。這部分老年人的婚姻狀況,已婚的占大多數(shù),城市和農村分別占67.4%和67.1%;城市以喪偶為次占38.9%,農村以未婚為次占32.3%。這部分老年人的經濟狀況,城市經濟很困難的占半數(shù)以上,其次為大致夠用;農村有些困難和很困難的分別占47.1%和41.1%。調查顯示,這部分老年人無經濟來源、無贍養(yǎng)人以及獨居的特征并不明顯,主要還是年過70歲以后自身健康、生活自理能力和經濟狀況惡化的原因,期盼改變居住方式,得到社會服務的支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