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有了唐紹龍的拾金不昧,才有了丁翊龍的慷慨相助;正是兩名山東漢子的義舉合二為一,才有了這段感人至深的情義佳話。當他們的故事見諸報端,更多的愛心紛至沓來。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愛心傳遞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為催化,相互激發(fā),引領(lǐng)社會向上向善。在這場愛心接力中,最先讓人感動的是唐紹龍。唐紹龍作為一位普通百姓,即便正在為兒子唐一軒骨髓移植手術(shù)費一籌莫展之時,也沒有為意外之財動心,主動聯(lián)系失主丁翊龍將錢包歸還。唐紹龍的所作所為正是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最好詮釋。為了救治孩子已經(jīng)背負十余萬元債務(wù)的他,面對一筆數(shù)目不小的現(xiàn)金,做出了非常正確而又不易取舍的選擇。雖然與兩萬元擦肩而過,可卻因此得到了一個“善果”!昂萌撕脠螅抡哂械谩痹谔平B龍的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唐紹龍先后獲評“濟寧好人”“山東好人之星”。2019年,被授予“第七屆全市道德模范”榮譽稱號,并被授予第七屆全省道德模范提名獎。(記者 萬德龍)
評:
讓拾金不昧的美德
發(fā)揚長存 浸潤人心
拾金不昧,歸還失主,唐紹龍的故事聽起來很簡單,但是他的寶貴品格卻留給了社會無限的正能量,他就像一位帶頭人,不斷感染、引領(lǐng)著更多人加入到“真善美”的隊伍當中,共同播撒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美德。
時下,我們也看到過這樣的新聞,公路上有貨車出了交通事故,貨物從車上翻落下來,附近的居民便一擁而上開始搶奪,無論車主如何苦勸,都無法讓人們停下來,在金錢、利益的誘惑下,有些人抑制不住那顆貪婪之心,完全將拾金不昧的傳統(tǒng)美德拋棄了。
有人見利忘義,也總有人身處困境仍不為利益所動,唐紹龍和更多像他這樣的普通人,一直在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拾金不昧的美德不能丟,真善美也沒有走遠。而兩種人生境界的對比,既讓一些人汗顏,也讓旁觀者感慨。
“哄搶”可以“傳染”,拾金不昧同樣能夠感染他人,正是在唐紹龍美德的感召下,失主和更多的熱心人紛紛解囊相助,讓老唐一家得以渡過難關(guān)。你向社會播撒怎樣的種子,社會就會以怎樣的方式對待你,好人好報,就是真善美的不斷傳遞。
拾金不昧行為的背后,是一個人誠實做人,善良待人的道德品格。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總會遇到金錢的“誘惑”,這些誘惑不僅僅意味著人生的抉擇,也考驗著人性的底色。“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實做人、追求誠信,是做人的根本原則,不像見義勇為需要具備一種難得的英雄氣魄,而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夠遵守的行為準則。把這種美德播撒在生活的土壤里,便會長出芬芳的花朵,浸潤每一個人。(扈宏毅)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