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趙脖子上掛了個老花鏡,平時不戴,只有看蛐蛐時才戴,每年的這個時節(jié)他都來姚村鎮(zhèn)買蛐蛐,已經(jīng)十六七年的時間了,認識他的人都叫他“眼鏡哥”!耙Υ宄鲵序,明清時期,曾作為貢品供朝延王公大臣玩樂,圈內(nèi)人都知道,每年都來這里待一個月,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崩馅w說,白天在田間地頭收蛐蛐,到晚上就在交易市場,每年都收上百只蛐蛐。老趙告訴記者,他明顯感覺到,現(xiàn)在的蛐蛐不如十多年前的“戰(zhàn)斗力”強了。
老趙是天津人,做古玩、字畫等生意,從小時就喜歡蛐蛐,后來生意做大了,就到全國各地收蛐蛐。1996年前后到姚村,那時這條路很泥濘,周圍都是土坯房,現(xiàn)在這條路變寬了,環(huán)境也變好了,每年到這里就像回家鄉(xiāng)一樣。
“來這里收蛐蛐就當是特色旅游了,既有孔府孔廟,風景也美,人樸實,到這里就很放松。”收蛐蛐的大兵說,他是四川人,在銀行工作,請假來的,每年八九月份到姚村已經(jīng)成了習慣,今年8月7日來到姚村,鎮(zhèn)上的人都叫他“兵哥”。
大兵對著蟋蟀看一眼,就知道蟋蟀質(zhì)量好壞,顏世河把包里的蛐蛐拿給他看,大兵沒有相中。大兵說話幽默風趣,他的桌前聚集了二三十人,小心翼翼地捧著蟋蟀罐,都希望自己的蛐蛐能賣個好價錢!拔揖褪斩畻l蟋蟀,價格都上千元,質(zhì)量差的蛐蛐戰(zhàn)斗力不行!贝蟊f,蛐蛐包容很多的文化,是很有靈性的昆蟲,蛐蛐愛好者并不是大家心中想像中玩世不恭的樣子,都對蛐蛐有很深的認識和了解。
晚上11點多,交易市場的人越聚越多,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袄详惖尿序匈u了8000元,小李今天捉了只10000元的蛐蛐……”回去的路人,村民仍然議論著蛐蛐的價格。顏世河當天晚上捉的七八只蛐蛐都賣了,最高的一只只賣了500元,“今天捉的蛐蛐質(zhì)量不行,我看著也賣不好價錢,明天再捉吧!迸c十多年前相比,顏世河感覺現(xiàn)在質(zhì)量好的蛐蛐越來越少了。
騎著摩托車,顏世河消失在夜色中,市場上的交易仍在繼續(xù),直到天亮……
延伸閱讀>>
優(yōu)質(zhì)蛐蛐漸少 亟需有效好糊
曲阜姚村蟋蟀協(xié)會會長、辛莊村村支書柳軍告訴記者,村里共有420戶1820人,現(xiàn)在有1000多人捉蛐蛐,基本上每家都買了小轎車,群眾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
從早晨到晚上,手機一直響個不停,柳軍隨身帶著兩塊電池!鞍咽丈蟻淼尿序性儋u出去,可以掙錢,但也有很大的風險!绷娬f,如果看走眼了,2000塊錢買的蛐蛐可能20塊錢都賣不出去!耙Υ彐(zhèn)鏡內(nèi)大部分地塊屬于鈣質(zhì)褐質(zhì)土區(qū),有豐富的蟋蟀資源,共有青、黃、紫、黑、白等6大類260多個品種,但是現(xiàn)在一些品種很少見了!绷姼锌卣f,比如被稱為“蟋蟀王”的白大頭已經(jīng)有七八年沒見了,去年見到一只“黃金翅”,也成為稀有品種,賣到五萬了元。
蟋蟀是村里的稀有資源,如果不保護,品種退化嚴重,蟋蟀愛好者也不會再來這里交易!艾F(xiàn)在蟋蟀愛好者越來越多,初步估計全國有兩三千萬人,他們注重蟋蟀品質(zhì),講求誠信!绷娬f,蟋蟀必須在田間地頭自然生長,杜絕人工喂養(yǎng)的“白蟲”在市場上以次充好,政府應該加強對市場的引導,對蟋蟀資源進行有效保護。
政府搭臺唱戲 引導健康發(fā)展
“我是第一次到姚村,但是對姚村蟋蟀燈光市場早有耳聞。”蘇州市蟋蟀協(xié)會原會長周鴻度說,姚村有很成熟的蟋蟀燈光市場,政府要在繁榮市場的同時,加強保護,加強對當?shù)鼐用竦慕逃鸵龑,注重蟋蟀種群資源的保護,讓姚村蟋蟀文化市場更具生命力。寧陽原來是很大的蟋蟀交易市場,后來因為市場上“白蟲”的泛濫,再加上群眾過度捕捉,蟋蟀種群退化嚴重,市場慢慢衰落!啊紫x’也就是人工養(yǎng)殖的蟋蟀,個頭大,但是身體軟綿沒勁,就像‘廢蟲’一樣,把整個市場的聲譽都破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