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印度把發(fā)展航母視為提升海上軍事實力的首要目標。早在20世紀60年代,印度就從英國購買了第一艘輕型航母,取名“維克蘭特”號,印度成為戰(zhàn)后亞洲最先擁有航母的國家。20世紀80年代后期,印度確立了全面控制印度洋、維護海洋利益的“大國海洋戰(zhàn)略”。1986年,印度從英國購得一艘退役航母,改造后成為印度海軍西部艦隊旗艦,取名“維蘭特”號。印度計劃從2017年左右開始建造比“維克蘭特”號更大的第二艘國產(chǎn)航母“Vishal”號(排水量6.5萬噸)。如果加上今年年末將從俄羅斯購買的“維克拉馬蒂亞”號(排水量4.54萬噸),10年后印度將擁有3至4艘航母。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李杰告訴南都,“這么多年印度沒有停止發(fā)展航母,為了實現(xiàn)在印度洋的主導地位,印度認為必須發(fā)展數(shù)量較多的航母,實現(xiàn)全面控制印度洋、成為世界海軍強國的目標!辈贿^他也指出,在發(fā)展航母的道路上,印度急急忙忙,最近剛下水的航母完工量只有30%,它真正投入服役要到2018年,甚至可能推遲至2020年。
韓國:“獨島”號可改為航母
據(jù)《朝鮮日報》報道,在金泳三政府時期的1996年,韓國海軍曾秘密制定了大洋海軍建設計劃,其中包括建造可搭載10多架直升機的1萬至2萬噸級輕型航母。但進入21世紀后,由于預算上的壓力,在項目優(yōu)先順序上被調整,擁有航母被推遲為中長期計劃。
2012年,中國“遼寧”號航母入列,日本也在建造輕型航母級新型直升機航母,韓國坐不住了,圍繞需要航母的迫切性、引進時間、引進方式等的爭議逐漸變大。當年,韓國國會國防委員會提出,在2013年的國防預算中包括就韓國軍隊是否引進航母的1億韓元研究預算。
盡管如此,韓國還是制造了亞洲最大的登陸艦“獨島”號,該艦被韓國媒體稱為“韓國型航空母艦”,“獨島”號長200米,寬32米,排水量為1.35萬噸,滿載排水量達1.9萬噸,最大航速43節(jié),可搭載700名海軍陸戰(zhàn)隊員、10架以上CH -60“山貓”直升機、7輛水陸兩用裝甲車、10多輛坦克及2艘高速磁懸浮登陸艇。其雷達可偵探和跟蹤400公里內的100多個目標!蔼殟u”號于2007年7月正式列入戰(zhàn)斗序列,韓國海軍計劃再建造2至3艘。
《朝鮮日報》去年11月曾報道稱,韓國軍方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如果對現(xiàn)有的獨島號的甲板進行改造,也可以用做可搭載垂直起降機的輕型航母。韓國很難先于日本擁有航母,因此如果日本正式擁有航母,韓國很有可能將‘獨島’艦改造為輕型航母!
東南亞:多國欲效仿泰國
泰國于1997年耗資4億美元從西班牙購進了“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母,成為了東南亞唯一擁有航母國家,也是繼印度之后第二個擁有航母的亞洲國家。有分析人士認為,該航母的入役標志著航母決不只是大國海軍的專利,而是越來越為中小國家所看好。
“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艦長182.6米,艦寬30.5米,滿載排水量1.15萬噸,是世界上最小的一艘航母。泰國購買“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母時,還同時購買了9架A V-8S“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戰(zhàn)斗機和6架S-70“海鷹”式直升機等艦載機。這些裝備也是泰國海軍調整“淺海防御”戰(zhàn)略、加強遠洋作戰(zhàn)能力的體現(xiàn)。海軍專家李杰認為,泰國在東南亞國家中比較富裕,經(jīng)濟實力比較強,泰國想在東南亞地區(qū)起主導作用,因此必須要有一艘航母。
據(jù)俄羅斯軍事周刊《但是》報道,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尼幾年前就開始研究擁有航母的問題,如果越南經(jīng)濟整體增速保持現(xiàn)在的水平的話,擁有航母不是不可能,而馬來西亞也能從意大利或西班牙采購中小型航母。
動機:“都想投射力量”
建造和維護航母耗資巨大,為什么亞洲國家紛紛發(fā)展航母?
軍事專家李杰認為,航母是國家實力的象征,“當國家實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以后,才能夠發(fā)展航母。有了經(jīng)濟實力,技術水平也上去了,發(fā)展航母才是順理成章。同時有了航母,能帶動整個國家海上力量的整體提升,這是一種系統(tǒng)性的變化,它不像其他戰(zhàn)艦,它是整體能力的提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