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找不出書證的,暫時還沒有相近音字可以代替的字,董文斌只好用空框符號代替本字,并用注音表示。如用來形容某種響聲的“pi!;“piǎng”等。
《醒世姻緣傳》、《金瓶梅》、《聊齋俚曲集》以及《老殘游記》中收錄的濟南話較多;對詞條,董文斌從經(jīng)史子集尋根溯源,盡可能考證出詞條的本字、本義;總結(jié)對濟南話的研究成果,除了《濟南方言俗語辭典》,董文斌還寫作了《濟南慣用語薈萃》和《俗說濟南話》兩書稿
董文斌在寫作中發(fā)現(xiàn),描述濟南風土人情、使用濟南方言的書籍太少了!把芯勘本、南京等地方言,有很多參考資料,但研究濟南話的很少!
董文斌發(fā)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醒世姻緣傳》、《金瓶梅》、《聊齋俚曲集》以及《老殘游記》中收錄的濟南話較多!缎咽酪鼍墏鳌饭适卤尘爸饕钦虑,其主要方言是濟南話;《金瓶梅》以山東方言為主;《聊齋俚曲集》有很多不是淄川當?shù)卦,而是濟南話?br> 除了與濟南方言有關(guān)的明清文學作品,董文斌還引用了李開先等山東作家作品的部分詞句。也引用了一些方言用詞比較典型及較為常見的著名作品,如《紅樓夢》、《兒女英雄傳》等。“但大部分例句選用了日常生活用語。還有更少一些選自呂劇唱段!倍谋笙M诒硎鰰r,能夠表達出原汁原味。
董文斌介紹,他搜集的很多地道的濟南話,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jīng)漸漸淡出人們生活!昂芏嘣~語50歲以下的人已經(jīng)很少用了!倍谋笈e例,像以前老濟南常說的一個詞“撒了嗢苦”,這是表示某件事黃了、不行了。比如問孩子考學怎么樣了?“唉,撒了嗢苦了!币馑季褪菦]考上。“‘嗢’這個字在古漢語中就有,表示感覺憋屈、難受,如‘嗢咽’。有人說這是回民話,其實不是的!
對詞條,董文斌從經(jīng)史子集尋根溯源,盡可能考證出詞條的本字、本義,并在詞條后面列出引證。在引用古代文字典籍方面,選擇了《說文解字》、《集韻》、《廣韻》、《龍龕手鏡》、《康熙字典》等。董文斌還查看了有關(guān)濟南的種種書籍,如《歷乘》和《歷城縣志》。
“莣花兒”是濟南人用來形容有些年輕的女孩子輕浮、善變、不定性,之前人們多寫作“王花兒”或“忘花兒”。董文斌查閱《爾雅》,發(fā)現(xiàn)在《釋草》篇中有“莣”字,指芒草。秋天,芒草穗子的纖毛隨風漫天飛舞,濟南人取其輕飄不定的特點來形容人。
董文斌還舉例,像“kuǎi( )”這個字,濟南人指用腳側(cè)面踢了某個人。這個字在《中華大字典》、《辭源》、《辭!范紱]有,后來董文斌在《醒世姻緣傳》中發(fā)現(xiàn)了這個字。
總結(jié)對濟南話的研究成果,除了《濟南方言俗語辭典》,董文斌還寫作了《濟南慣用語薈萃》和《俗說濟南話》兩書。
《濟南慣用語薈萃》收集了濟南地區(qū)的慣用語。都是已經(jīng)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多年的,形成了固定的語句。全書分俗語、歇后語、民謠三大部分,《俗說濟南話》是董文斌多年積累的關(guān)于濟南話的隨筆,則多是寫濟南慣用詞當中的詞、句,并對于所選的方言詞的淵源、出處,做了適當?shù)目甲C,尚待完成。
董文斌表示,方言是一種口頭語言,從口語而來,很多人是只知其音,未知其形、其義!暗湓谧置嫔峡偟糜幸粋解釋,必須找尋出詞源,否則很難得到人們的認可。”
董文斌說,方言的興起和當?shù)匚幕皞鞑ビ兄箨P(guān)系!皾蠚v史悠久,濟南方言是人們在漫長的生活過程中逐漸積累沉淀下來的。這些方言有著自己的文化根基,也有一定的來源、出處!
專家表示,這本書的編纂,對保留濟南地方文化有著很高的價值和意義;董文斌希望在完善改進的基礎(chǔ)上,能早日出版這本書,讓更多濟南人了解濟南話
一部方言詞典既要表達出方言調(diào)查研究的主要成果,又要運用辭書編纂的形式。這就要求方言詞典的編纂者必須具備相當高的方言調(diào)查研究水平和詞典編纂能力。在此之前,董文斌在企業(yè)工作時曾經(jīng)做過通訊員,給報社提供過稿件。后來讀了山東大學夜大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這就是董文斌全部的文學和語言學基礎(chǔ)。
董文斌覺得,他編寫的這本辭典是一本工具類圖書,“我編寫的時候感到責任很大,盡可能做到專業(yè),希望在學術(shù)上有些價值。”
“詞典有一套非常嚴格的編寫規(guī)范,是一門專門的學科!睘榱司帉戇@本《濟南方言俗語詞典》,董文斌從頭學起!跋駥τ谠~語的解釋,要求準確無疑義,本義、引申義都要解釋清楚。每一個字條都有字數(shù)要求。舉例一般限制在三個以內(nèi)!痹隗w例上參考《辭源》、《辭!返葯(quán)威工具書,遇到問題向?qū)<艺埥獭?br> 初稿寫完之后,董文斌請一些專家學者及出版社看稿樣。董文斌說,他們都對辭典給予相當好的評價,并從注音、選詞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
在寫作之初,董文斌就找到從事古代漢語教學并參加過方言詞典編纂工作的山東大學朱廣祁教授!半p音注釋的形式就是朱老師建議的!笨催^書稿后,朱廣祁對一些詞條提出了修改意見,對一些濟南方言中的疑難字,朱教授也給董文斌提供了參考意見!爸炖蠋熓俏曳浅W鹁吹囊晃粚<,而且他對于學術(shù)問題非常嚴謹,指出了書稿中的一些錯誤!笨催^書稿后,朱教授認為董文斌的這本辭典基本符合專業(yè)標準,對詞條的收錄較全。
濟南大學原副校長黨明德偶然看到這部書稿,他認為,董文斌的這部書稿下了很大工夫,“一是這本書對濟南方言俗語搜集比較全面,另外對方言的來源以及音義解釋比較到位!
濟南大學歷史與文化產(chǎn)業(yè)學院副院長張兵從事傳統(tǒng)文化、古代文學、古代漢語教學與研究工作。2010年初,他審看了《濟南方言俗語辭典》的初稿。他認為,這本書的編纂,對保留地方文化有著很高的價值和意義。濟南方言非常有特色,但對它的研究卻非常薄弱,特別是系統(tǒng)出書的還比較少。除了山東大學教授錢曾怡的《濟南方言詞典》,這方面的研究還較少。看過書稿后,張兵也從專業(yè)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認為,在對于詞條的考證時,由于受專業(yè)知識的限制,一些詞條沒有提出最早產(chǎn)生的時期及出處文獻,有些詞條對歷史縱向發(fā)展的考證不是很清晰。
濟南出版社編輯室主任王菁也粗略看過該書的初稿。她從出版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董文斌的《濟南方言俗語詞典》對濟南方言的搜集比較系統(tǒng)全面,但因?qū)I(yè)性相對較強,可讀性不強,如果面向社會大眾出版的話,讀者面會比較窄!
董文斌告訴記者,他希望在完善改進的基礎(chǔ)上,能早日出版這本書。這既是對他這么多年研究成果的一個總結(jié)肯定,也讓更多人能了解濟南話。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