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匆忙責備受不了伴侶的消費習慣,沃頓金融學院和西北大學教授所做研究表明,愛人的消費觀可能就是你們結婚的原因。
據(jù)報道,沃頓金融學院的Scott Rick和Deborah Small教授以及西北大學的Eli Finkel教授在研究報告中寫道,“對已婚成人的調(diào)查表明,當談到對消費的心理反應時,有相反心理反應的人會互相吸引。”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花錢比理想情況下還少的人與花錢比正常情況下要多的人常常結為夫妻。
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經(jīng)濟和心理學教授George Loewenstein去年做過一份題名為《吝嗇鬼與揮霍狂》的研究,他發(fā)現(xiàn),人們所感受到的“付錢的痛苦”的程度決定了他們是“吝嗇鬼”還是“揮霍狂”。
此外,Loewenstein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從人們稱他們所感受到的“付錢的痛苦”的程度,可以預測他們的儲蓄和信用卡債務,不過跟收入無關。
Rick、Small和Finkel在報告中寫道,這可能就是為何消費觀不同的人會互相吸引的原因。例如,那些發(fā)現(xiàn)花錢很痛苦的人可能討厭自己的這個特點,所以他們欣賞對金錢看得開的人。
盡管如此,多數(shù)單身人士仍表示希望找到與自己花錢習慣相似的伴侶。
“人們稱他們希望尋找的理想伴侶和實際被吸引的對象是有出入的,這真是非常不幸,”研究人員寫道,因婚姻中消費習慣不同通常會引發(fā)更大的財政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