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在民間流行已久,那就是:貴人學語遲。事實真是如此嗎?恰逢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借此機會,39健康網(wǎng)編輯帶著這個疑問咨詢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耳鼻咽喉科曾祥麗副主任醫(yī)師,曾祥麗副教授告訴我們,寶寶說話晚不僅不是“貴人語遲”,而且,很有可能是聽力有問題。

專家簡介:曾祥麗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yī)師,副教授,醫(yī)學博士。
擅長疾。簝和犃φ系K的診斷及治療、助聽器驗配,聽力及言語康復,兒童分泌性中耳炎及化膿性中耳炎;耳鳴、眩暈癥的診斷和治療:對耳鳴病因診斷、耳鳴藥物治療、習服療法、掩蔽治療及心理咨詢的時機與療效的把握有獨到見解;對耳源性眩暈(梅尼埃病、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等)的藥物治療及手法復位,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
出診時間:周一下午、周三全天、周五上午。
“貴人語遲”:掩蓋了寶寶有聽力障礙的真相
據(jù)國家有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我國現(xiàn)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其中0至6歲聽障兒童約13.7萬,此外,聽力障礙者數(shù)量還以每年2萬~4萬的速度增長,許多先天性聽力障礙的兒童更是難以治愈,這也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許多家長并不重視小孩說話晚這一現(xiàn)象,甚至有部分爺爺、奶奶認為:說話晚了好,因為俗話說‘貴人學語遲’。同時,還有一句俗語“十聾九啞”,應當提醒家長引起注意。如果,寶寶的聽力有問題,那么就無法獲得外界的聲音來源,當然也就不會說話。
曾祥麗副教授提醒道:“如果寶寶兩歲了還不會說話,一定要到醫(y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
39健康貼士:如何發(fā)現(xiàn)寶寶有聽覺障礙
曾祥麗副教授告訴我們:“寶寶聽力有問題時,最佳的治療時間是兩歲以前。”早發(fā)現(xiàn)新生兒的聽力有問題是關鍵,如何才能早點發(fā)現(xiàn)呢?曾祥麗副教授明確提出了以下兩個方面,可以幫助聽力障礙的寶寶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1、早期篩查:確保寶寶有健康的聽力
寶寶出生二到三天時,進行初步的聽力篩查,曾祥麗副教授介紹道:“我們有專門的檢查儀器,只需放在寶寶耳朵上就能初步檢測出聽力是否正常,對寶寶的健康沒有影響,而且費用不高,只需幾十元錢。”
對于出生2-3天篩查出聽力有問題的寶寶,將會在寶寶42天時進行復查,因為,剛出生的寶寶也許耳朵里面有羊水等液體,影響初次的檢測,過一個月后復查可以排除以上因素。如果復查時寶寶聽力還是聽力有問題,那么,二到三個月時要第一次診斷,并進行相應的治療,
有些家長在進行初步檢測聽力有問題時,并不放在心上,認為是剛出生,長大就會好。其實不然,曾經(jīng)就有這樣的案例,沒有進行復查,等到孩子長大后聽力確實有問題,再進行治療為時已晚。
2、家長自察:早期發(fā)現(xiàn)嬰幼兒聽覺障礙
嬰幼兒沒有訴說自己病情的能力,所以其聽力障礙容易被忽略,家長如何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小兒的聽覺障礙呢?如果您的小孩有以下情況之一,盡盡快看醫(yī)生,來排除孩子的聽覺是否正常。
1-3個月:對于突然而來的巨大聲響毫無反應。
3-6個月:不會尋找或望向聲源。
6-9個月:不會望向講話中被提及的人或物。
9-12個月:不懂跟從一個動作的指示,例如:把球給我。
12-15個月:未能說出人生第一個字,例如:爸、媽、燈、車等。
15-18個月:對在鄰房的呼喊無動于衷。
18-24個月:未能運用2個字的短句。
24-30個月:能說出的字少于100個。
30-36個月:未能運用4-5個字的句子。
最后,曾祥麗副教授提醒道:“早期發(fā)現(xiàn)寶寶聽力問題,不僅能夠及時進行治療,達到好的治療效果,而且也能減輕家庭的負擔。”因為,早期的治療可以使患兒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有殘余聽力可以借助助聽器,但并不會影響正常的生活,一只高清的助聽器大約需要一萬元。
而等到寶寶聽力喪失的話,要進行手術植入人工耳蝸,所有的費用大概需要18~20萬,對于普通家庭來講,確實是比較重的經(jīng)濟負擔。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