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高起點出發(fā),陳哲藝說現(xiàn)在還沒有去想新的計劃,“真的,壓力太大了,要不就別拍了吧!”隨后又話鋒一轉(zhuǎn),“應該說我還在尋找下一部的題材,我通常拍片都要找一個情感,一個物件,一個人物,通過他(它)找到想拍片的欲望,從5月戛納拿獎(注:第66屆戛納電影節(jié)金攝影機獎)到現(xiàn)在,一直都在尋尋覓覓,搞不好這幾天在臺灣就能找到靈感,我這部片子大概花了3年時間,希望下一部片子不會太久吧,希望兩年之后會有新的作品可以出來!
李安說評審內(nèi)幕這部片,評審喜歡的人數(shù)最多
本屆金馬獎評審會議一開始便討論最大獎———最佳影片,從第一輪便產(chǎn)生四部電影票數(shù)相差不多的競爭態(tài)勢,每位評審發(fā)表各自意見、辯論及拉票,經(jīng)過仔細討論最后由新秀導演陳哲藝,以制作成本僅50萬美元的《爸媽不在家》勝出。李安透露:“這部片(評審)喜歡的人數(shù)最多,沒有人不喜歡這片子,有一組人又極喜歡,拍得真的很好!”這部片很純,技巧很好,導演過去是金馬電影學院的學員,不知道他從哪里又學來這些技巧,比較不用力?催@部片時讓人把心揪在那邊,故事背景發(fā)生在1997年金融海嘯,大家看了都很喜歡!
金馬50,最佳影片給了新加坡電影《爸媽不在家》,討論過程中是否有壓力?李安說:“這個我們都很proud of(驕傲),雖然他一開始不是我的首選,但是后來落到他那邊我還是很高興。像蔡導(蔡明亮)講的,只有臺灣可能有這種事情,在講華語的地方。真的因為喜歡他的人占大多數(shù),就是因為他得獎了,我覺得金馬獎又往前走了一步,那個格局又更大了一步!
獲獎感言
我終于跟李安導演握手了。我們是來自一個小小的國家,片子也是最小的預算,最小的規(guī)模,這也是我第一部長片,所以根本就沒想過要拿最佳影片。入圍的其他影片(導演)都是我在念電影學院時要研究的,都是我很崇拜的大師,我先向你們鞠個躬。謝謝李安導演、謝謝評委們,你們讓華人世界看到了新加坡電影,新加坡電影也掀開了新的一頁。
本文只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時光網(wǎng)認同其觀點和立場,以及認同文中所述皆為事實。
(編輯:Yang)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