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南
最近,產(chǎn)生了多起裁判被襲事件,或被球迷飛踹臀部,或被球員滿場追打,烽煙滾滾,好不熱烈。裁判也是人,雖然就挨打而言,占人群極小部分的足球裁判挨打是個小概率事件,但并非不可能產(chǎn)生;但是,小概率事件忽然高頻呈現(xiàn),目不暇給之余,我們忍不住要問一句,為什么?
其實很簡略,不打你,是尊重你,不尊重你了,熱血上頭的球迷或者球員,就近問候的,非裁判莫屬。
那么,為什么裁判忽然之間就淪落成過街老鼠般的地步?因為這個行業(yè)的公信力已經(jīng)徹底淪喪。
“金哨”如陸俊都栽了,裁判行業(yè)的內情與黑幕一層層被剝開,剝到現(xiàn)在仍然沒有剝出一個明白的成果;但是隨著這個“剝”的過程,浮華背后的虱子跳蚤紛紛跳上臺面,“黑衣法官”這一行業(yè)的整體權威已經(jīng)被徹底閹割。中國裁判有不收黑錢的嗎?當然有,按照崔大林的說法,甚至足球界大部分的裁判也都是好的。我們懷著善意愿意接收這樣的基礎斷定,然而即使是一小撮吧,一粒老鼠屎能壞一鍋湯,已經(jīng)進去的,又何止一粒呢?
作為中國足球整體敗壞的具象之一,裁判蒙受了足球場上不能蒙受之重,秉公執(zhí)法底本是裁判這一行業(yè)產(chǎn)生與存在的前提條件,冷淡的現(xiàn)實對這一前提進行了損壞乃至摧毀,足球裁判,怎么看都不順眼也就可以懂得。
可以懂得不代表可以接收,打人是不對的,裁判是人,那么打裁判也是不對的。然而不可以接收也不代表著可以禁止,可以有個基礎的預期,只要裁判的公信力與權威性沒有被重新建立,攻擊裁判,仍將以超出平均程度的頻率呈現(xiàn)。
那么,裁判的公信力與權威性怎樣才可以重建呢?所謂不破不立,中國足球掃黑風暴開展至今,尚無幾例明白判處,不把廢墟徹底平整,重建?仍然只是一個遙遠的愿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