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瓦特爾問鼎本賽季年度冠軍已基本成為定局,但是諸位車手還是在新加坡共同演繹了一場高潮迭起的爭冠好戲。毫無疑問本場比賽最出色的除了那些世界冠軍們,還有取得第六好成績的迪-雷斯塔。F1著名評論員詹姆斯-阿倫(James Allen)將通過策略告訴你英國人是如何變身夜戰(zhàn)黑馬的。
新加坡站的策略和預(yù)期的有所差別,周日策略家們的主要考慮是輪胎的熱衰竭問題,尤其是后胎。新加坡是一條比較耗油的賽道,起步時的載油要比大獎賽的平均油量多10公斤。重載油、剎車和牽引力造成了輪胎表面的溫度持續(xù)偏高。
比賽前,大家探討的結(jié)論是起步車手會用三停策略。前四位的車手就是這么打算的,但是這似乎不怎么有遠見,比賽中安全車帶跑了超過四圈后,一些策略家開始考慮改用兩停。當然,更重要的是有一位兩停的車手早早證明了這才是成功的策略,并贏得了其他車隊的爭相模仿。
迪·雷斯塔成用胎楷模
當保溫毯被揭下的一刻,第十位起步的保羅·迪-雷斯塔立刻贏得了關(guān)注,因為他選擇用軟胎起步。而其余前十位的車手,包括他的隊友舒蒂爾(第九位)和奔馳的舒馬赫(第八位)全部搭載超軟胎。沒有跑Q3是兩人做此選擇的原因,策略早在排位賽前就已有部署。
練習賽時,印度力量就表示車的節(jié)奏不錯,更示意盡管在Q2比奔馳慢半秒,正賽他們有可能比對方快。他們知道奔馳今年大半個賽季都飽受輪胎衰竭問題的困擾,所以車隊的策略是起步時使用較硬的配方,爭取比奔馳少進一次站。同時,他們認為正賽時,軟胎和超軟胎的表現(xiàn)不會像其他人預(yù)計的那么大,這對他們的比賽至關(guān)重要。
抱著這種想法,沒有跑Q3的雷斯塔計劃用全新的軟胎盡可能延后一停的時間。與此同時,他的主要對手,舒蒂爾、舒馬赫和羅斯伯格全部用超軟胎起步。由于在Q2中使用了兩套超軟胎,舒蒂爾必須這么做。但用舊胎對他來說是個麻煩,意味他的第一停必須很早。而奔馳的問題則是他們的油箱偏小,無法使用吹氣擴散器達到最好的效果,因為那會比較耗油。
羅斯伯格和舒蒂爾分別在第9和第11圈進站。而雷斯塔一直堅持到第19圈。但是英國人這招未必對所有人都奏效。前提是相對于超軟胎,印度力量同樣能用軟胎跑出很好的節(jié)奏。一停之后,所有人都意識到了軟胎才是正確的選擇。所以瓦特爾、巴頓、韋伯和阿隆索都學雷斯塔的樣,在一停時換上了新的軟胎,出乎了倍耐力的預(yù)料。
在起步的幾圈,舒蒂爾更快,但是第六圈時,雷斯塔已經(jīng)在圈速上實現(xiàn)了反超。重載油的情況下,超軟胎遇到了熱衰竭的問題,尤其是后輪。很明顯雷斯塔的軟胎才是正確的選擇。
第22圈,當羅斯伯格第二次進站時,印度力量車手超越了他。羅斯伯格換上的超軟胎,要比舒蒂爾的軟胎少跑了8圈。第26圈,雷斯塔正好卡在舒馬赫引發(fā)安全車之前超越了隊友,隨后兩位印度力量車手均在安全車時進站。不過由于佩雷茲同時進站,車隊不得不讓舒蒂爾等候,這讓他損失了4秒,落到了羅斯伯格的后面,F(xiàn)在,雷斯塔、羅斯伯格和舒蒂爾都換上了新的軟胎。不過雷斯塔利用最后一停后的超長用胎甩開了對手,取得了職業(yè)生涯第六名的成績,F(xiàn)在看來,車手們沒有用軟胎起步真夠奇怪。甚至連印度力量認為一定會用這招的佩雷茲也沒有。只有維珍的車手、小林和佩特洛夫這么做了。
而更近一步的疑問是,為什么舒馬赫沒有選擇和雷斯塔使用相同的策略?和雷斯塔不同的是,舒馬赫排位賽時省下了一套新的超軟胎,所以他認為最理想的比賽策略是用超軟胎跑沖刺前三節(jié),然后用軟胎完成最后一節(jié)。這套“沖刺”策略讓他一直跑得辛苦。正如我們所見,追得太猛的結(jié)果就是,第29圈他不幸撞上了佩雷茲,引發(fā)了安全車。
安全車造福了誰?
有安全車的時候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漢密爾頓就通過安全車,彌補了之前因為進站換鼻翼和受罰而損失的時間。同時,這對領(lǐng)先的車手們來說也是件好事。在安全車的幫助下,車輛在比賽中段重新整隊,領(lǐng)先車手們省下了一半套圈的時間。而這也讓巴頓落后瓦特爾的18秒一并消失殆盡。但不幸的是重新起步時,他和德國人之間還夾著特魯利、里尤茲和小林。把他們統(tǒng)統(tǒng)搞定之后,巴頓和瓦特爾的差距又被拉到了10秒。
雖然起步不錯的阿隆索還是很有沖擊領(lǐng)獎臺的實力,但是無論用哪種胎都挺慢的法拉利,在策略使用上非常被動。并且在新加坡輪胎衰竭的情況要比以往更糟,躍馬只能無奈選擇起步時使用超軟胎,其余的三節(jié)全部使用軟胎。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