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進入人體后,需要在肝臟和腎臟內經歷合成、分解、代謝、排泄等過程。”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肝病中心主任姚鵬教授說,對于肝臟和腎臟而言,絕大多數藥物都是“負擔”。解決藥物毒性時,肝臟首當其沖。
藥物傷肝有“直接損傷”和“間接損傷”兩種。第一類藥物經胃腸道吸收或經輸液直接進入血液等到達肝臟,會直接“擊中”肝細胞,產生毒性;而間接損傷則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服藥后引起機體過敏反應,從而造成肝損傷,另外一些藥物則是在肝臟代謝以后,產生一些中間產物,如干擾蛋白質合成,或改變細胞內環(huán)境等。“臨床上,直接損傷的發(fā)生率更高。我遇到過不少藥物傷肝的病例,現在科里就有兩名藥物性肝病患者。”姚鵬說。
“藥物在肝臟代謝后要經過腎臟排泄到體外,它們對腎臟的損傷方式與肝臟不盡相同,主要分三類。”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徐燕俠介紹,有些藥物具有毒性,會直接影響腎小球濾過能力、危害腎功能;有些藥物雖然沒有毒性,但長期服用增加了腎臟的負擔,也可能導致不良反應;而第三類藥物傷腎主要是因為它們容易在腎臟里形成結晶,例如鈣補充劑,如果吃得多又喝水太少,就可能形成結石而刺激腎臟。”
哪些人更容易發(fā)生藥物損傷呢?徐燕俠說,“兒童、老年人體質虛弱、免疫力低下,都是高發(fā)人群,尤其是老人,其腎功能明顯下降,同樣的服藥量,青年人只要12個小時就能排泄干凈,而老人則要“慢半拍”,藥物會在老人年體內停留18個小時以上,所以,老年人用藥,要注意減量的問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