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昭《 國民日報 》( 2010年06月13日 05 版)世界杯開賽后,翻看國內紙媒,多有精美制作的版面和內容豐富的報道,少有不做增刊、專版的。中國足球沒有打進世界杯賽,可是球迷興趣之高、媒體傳遞世界杯信息之迅速,絕不輸給32強中的任何一支。
韓國隊成為最先在南非世界杯登臺的亞洲球隊,也是32強當中最先取得成功的球隊。他們在本國教練指揮下打得輕松自負,技巧、戰(zhàn)術、體能、斗志全面壓倒對手。本屆世界杯前三場比賽,無論法國隊還是希臘隊,沒有一支歐洲球隊的表現(xiàn)能超過韓國隊。
亮相的還有亞洲裁判員。他們同樣要盡快適應比賽環(huán)境并調劑心態(tài),第一場的執(zhí)法標準還有著重要的示范作用,為后面場次的判罰立下標桿。幾位亞洲裁判近乎無可挑剔的執(zhí)法可以獲得比球隊更高的得分。
長期以來,亞洲足球在世界杯賽上一直是配角身份,有了些許進步也不被當回事,參賽名額的分配只看程度而不重熱情。歐美強隊從不說“尋找差距”、“學到了很多東西”,可亞洲球隊始終把自己當成學生。當學生并不掉價,今天學有所得,來日學有所成。鞏固成果,循序漸進,亞洲足球不是沒有“好學生”。
亞洲足球在南非賽場上有了不錯的亮相,收獲是多是少,記分牌并不顯示,只有自己最明白。作為“旁聽生”的中國足球可不能再不用功了。
相關閱讀